从不确定中找寻确定性,从减量中寻求增量。随着北京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在北京,消费的内涵与外延的边界都在不断丰富。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如何找到北京商业发展机遇?北京商业的消费创新点何在?传统消费领域的新增量何处找?2023年深蓝媒体智库年度峰会前夕,北京商报深蓝智库独家对话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会长傅跃红,探索北京商业发展的未来。

北京商报:您如何从供给侧看待当前的北京商业环境?

傅跃红:从北京的商业大环境来看,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了常态。5-10年前的市场,北京商业中的确定性占较大比重,但随着市场的发展,零售行业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及产品品牌的迭代更新升级,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对于经营者来说,需要习惯于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什么是确定性?其实不管在哪个阶段,追求美好生活都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大家希望通过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这就是最大的确定性,经营者可以围绕这个确定的点,整合多行业资源拓宽消费的范围和服务的边界,营造体验环境寻找消费增长点。

另外,随着北京商业环境的改变升级,北京的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连年减少,北京产业端的结构变化也对商业环境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产业减量中找到、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商业需要一支从服务人员到管理人员再到研策人员的高质量人才队伍,这是提升商业环境和促进商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北京需要持续加强商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使用留住人才机制,从而助力实现在减量中增长。

北京商报: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北京商业的发力点在哪?

傅跃红:从整个北京的商业来看,消费者的消费实力毋庸置疑。但是近年来,消费力逐渐呈现了保守趋势,如何挖掘北京的消费潜力、激发出消费者的需求,消费场域则显得非常关键。

优质的消费场域能够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从年轻的消费群体来看,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在消费中寻求释放,但能够满足“释放性”消费的场所尚不足。比如迎合年轻人喜爱露营、骑行、跑马拉松等生活方式,经营者可以在这方面挖掘一些消费商机并做好配套的综合服务,带动一些与户外体育运动相连带的消费增长。

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正在采取多种举措调整提升商业布局和服务品质,在首店首发、数字消费、吸聚消费者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持续提升商业环境和综合服务,扩大商贸国际交流,释放北京商业活力。

北京商报:您认为对于商业企业而言,哪些方面的消费是相对容易抓住的和创新的?

傅跃红:其实不难发现,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在意消费氛围,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满足。不管是户外体育运动,还是艺术体验展会,都是时尚的消费场景,这背后蕴藏着消费的掘金点。今年春天以来,越来越多的主办方举办一些咖啡、宠物、露营市集等来增加商圈的流量,希望用这样一种“氛围感”,为消费者带来精神愉悦,以此提升周边场景的消费力。

消费者想要找到消费的氛围感,本质上也是寻求一种社交体验,那么商业企业除了在打造一种“氛围感”吸引消费者前来之外,也可以在产品形态和服务中寻找新的消费机会,比如在户外活动中增加户外运动品牌消费点位的设置,加强户外品牌用户消费心智的培养。

北京商报:哪些领域更容易产生新消费?

傅跃红:面对当下的消费环境来说,文商旅体各界都有新的消费需求,也容易产生新消费。例如,在文化方面,北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创意产业体系,涵盖影视、设计、教育等多个领域。可以重点培育优秀独立文创品牌,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消费比重。除此之外,北京拥有多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可以进一步挖掘传统品牌的内涵,强化品牌文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赋予老字号新的消费力量。

北京商报:传统消费领域的新增量在哪?

傅跃红:近几年我们看到,传统的业态也在不断地创新、跨界,其实跨界融合对于传统消费领域来说是一个很有效的寻找新增量的办法。过去,北京的商业环境内,各个业态相对独立,商业的边界比较清晰。

融合是较好的选择。其实,文商旅体各个业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深度融合,跨界的商业元素放在一起碰撞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北京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把文化做成体验类的消费品,需要商家利用好文化的媒介,找到跨界载体寻求消费的实现。

除此之外,我们日常的消费中也有非常多可以挖掘的。比如最常见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很好的商业创新实践空间。北京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到今天,已经经过了基础性、完善性和品质性阶段的建设,接下来要注意更高质量的规划发展。基于此,科技元素的加入也会变得顺理成章。在融合的思路上,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以注重体验感去设计。

北京商报:您认为消费的本质是什么?

傅跃红: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这也是消费的本质之一。我们天生带有一种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生活、互动合作的需求,消费可以强化这种社会关系。消费行为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交流方式,通过消费某些商品或服务,消费者传递出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身份认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满足逐渐转向对精神、心理需求的追求。因此,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现在的消费者也格外注重自身精神方面的追求。消费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感、获得感、认同感等正面情绪,有时甚至会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成为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助力。

此外,在人和人的相处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中,获得尊重也是消费的因素之一。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受到诸多社会规则的影响和制约,而恰恰是这些规则约束了消费行为的范围和方式,并赋予消费行为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消费的本质是满足需求,而服务是满足需求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就需要以高品质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乔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