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最近舆论场乱得很,各种不着边际的猜测、抱怨到处传播,所以必须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我国防疫政策变化的脉络。

1  环境变化

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中国动态清零获得巨大的成功,成功的红利不但挽救了数百万人群的生命,同时经济上的收益也非常可观——

经济一枝独秀,外资源源不断涌入,对外出口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在全世界所有工业国出现逆差的同时,中国获得巨额顺差。

500

但是,在2022年之前我们能够实现动态清零代价是关闭国门(代表性手段就是入境航班缩减为零头,入境人员隔离14+7)。

从2021年开始这个关闭国门代价越来越大,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021年开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联合盟友对我们施压,我们也要团结更多发展中国家支持我们,否则我们就将陷入国际上孤立的场面。

但是关上国门基本上就将对外经济、文化、外交的交流堵死了,这对于我们各方面是很不利的。

—从2020年开始,美国就加快了与我们科技脱钩的步伐,在美国很多华裔科学家受到排挤与打压,这就给我们提供一个难得的契机,吸引这些华裔科学家回国效力。

但是这些顶尖科学家回国不是一张机票就解决的,他们需要到各个城市考察,选择落脚点,然后与地方政府谈判,看看地方给什么条件,怎么合作,这些事情不是出入境一次可以搞定的,也需要频繁出入境。

如果出入一次就要14+7,把大家折腾得疲惫不堪,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回来了。每次出入境都要折腾隔离小一个月,连夫妻关系都要变心,更何况普通人。

—2022年俄乌战争打响,叠加美联储加息压力,导致全球出现严重的通胀,欧洲、日韩产业资本开始外流,我们当然希望这些资本能够来中国投资。

但是关上国门,入境14+7成为招商引资巨大的障碍,产业资本投资绝对不是来一次就能搞定的,肯定需要频繁出入境考察交流。

如果每来一次就是14+7,来回折腾几回,什么黄花菜也要凉了,毕竟,同时还有美国虎视眈眈拼命争取这些产业资本到美国投资。

—客观上需要频繁出入境的人群的抱怨,包括在海外求学的人群家庭,跨国(境)婚姻,海外与大陆的跨国公司等等。

这些需要频繁出入境的人群在国内话语权很强。

在这四重压力下,结合病毒变异特征(奥密克戎变种潜伏期变短,可检测性变强),从2022年6月开始,我国从关闭国门调整为走上一条渐进式的开放道路,代表性就是2022年6月推出防疫第9版指南,将入境14+7调整为7+3。

这个调整让国内疫情开始蔓延扩大,先后出现海南、成都、乌鲁木齐、重庆等城市疫情破防,但是从全国整体来看,疫情还是整体可控,只是执行动态清零成本开始上升。

500

2  经济压力

从2022年6月—11月,又出现新的情况,这个新情况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变大。

简单的讲一讲,我国经济大致是一个国内内循环+国际外循环的双循环的格局。

国内内循环中房地产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疫情之前,每年房地产销售额是18万亿左右,这18万亿的房地产消费又会带动装修、家居、家电等等近10万亿消费。

两者合计近30万亿,在每年消费占比近50%,房地产关联上百个行业,带动就业人口超过1个亿。

国际外循环以出口外贸为主,我们沿海发达省市经济结构对外贸的依赖超过60%,带动就业人口几千万。

正是因为从2020年开始动态清零的红利,让外贸出口以两位数增长,外循环形势大好,才让管理层在2021年有底气对内循环结构进行治理。

包括出台一系列措施落实房住不炒,降低经济对房地产依赖。2019年,房地产投资在GDP占比接近10%,到了2022年降低到7.6%左右。

但是,在2022年11月情况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外循环形势急转而下。

欧美国家高通胀吞噬了市场需求,在2022年6月我国外贸出口还保持同比17%+的增长,到2022年10月,出口同比已经是负增长,11月还在急速下跌(11月最后出口是-8.7%),外循环有熄火的征兆。

然后是房地产持续低迷,10月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长-23%,11月还在继续下降(最后的数据是-33%),因为受疫情的影响,服务业消费也非常惨淡。

两者叠加,内循环与外循环有同时熄火的征兆。

在这种情况下,11月11日,国家推出防疫20条,20条与过去防疫政策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地方上层层加码防疫政策进行规范与治理,同时加快了放开的节奏。

但是20条绝不是放开与躺平,因为20条里有4条明确提出——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500

很明显,不管是医疗资源建设、提高疫苗接种、加强药品与医疗设备储备等等绝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这些都需要时间。

所以,20条虽然加快了放开的步伐,但还是一个渐进式放开的思路,期望以时间换空间,做好各方面准备之后,再陆续放开,实现防疫软着陆。

但是20条公布之后,情况开始急剧变化。

—新疆全域静默一百多天却迟迟无法清零,这引发全民对过去防疫管控措施的集体不满与抵触情绪,特别是乌鲁木齐火灾事件,让这种情绪集体爆发。

(来源:新华社)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新疆坚持动态清零的初衷没有错,但是为了每日几百人的新增确诊患者,却让400多万人口的城市集体静默管控,确实有点过了,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叠加各种来源可疑的信息诱导,舆论场躺平放开的言论成为主流,清零派被打得溃不成军。

在舆论场躺平放开的观点引导下,民众情绪开始失控,包括大规模抵制做核酸,混阳也不做,对防疫人员进行辱骂,舆论场甚至有别有用心的人呼吁要对一线防疫人员进行清算,部分管控地区民众开始集体冲卡,境外势力也煽风点火,企图在国内挑起颜色革命。

防疫是需要全民配合支持的战争,当相当一部分人群抵制抗拒防疫政策的时候,动态清零已经无法执行下去了。

中国政府很强大,但是再强大的政府能力也是有边界的。党和政府可以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顶住财政赤字压力,顶住西方媒体抹黑造谣的舆论压力,但是,当相当一批民众抵制防疫政策的时候,党与政府怎么办?

然后被迫仓促放开,切换到另一种模式——集体感染后免疫,我称为阴性清零的模式。

在人员频繁流动的现代社会,对于疫情没有任何中间路线,只能是两种路线——或者阳性清零,或者阴性清零。

按:阴性清零说法稍微有点夸张,按照集体感染形成免疫屏障,大致是要80%以上人群感染才能构建免疫屏障。

3  国家的准备

面对全新的奥密克戎变种,阳性清零难不难?

确实难。

现在的奥密克戎变种传播力已经迭代发展到2020年初代的新冠病毒的10倍+,而且还发展到气溶胶传播,即可以通过烟道、下水道传播,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阳性清零再难总是有办法的。

三年防疫,我们构筑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方舱应收尽收+健康码管控特定人群流动的防线,只要老百姓配合,总能清零的,毕竟一个千万级的城市,阳性患者最多也就是十几万而已。

但是有些民众却轻信躺平派以及境外势力的谣言,认为只要放开就能一键回到2019,就能立刻重整经济,认为新冠不过是流感而已。

但是这些想法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假如一个城市几万十几万的阳性清零都这么难,那么1000万2000万人口的城市要实现阴性清零会不会更难?

就算是病毒传播力很强,但是与阳性清零政府可以用各种手段强力干预相比,阴性清零政府是无法干预的,这个过程一定比阳性清零更痛苦,花费时间更漫长!

与国家过去设计的渐进式有计划有步骤放开相比,激进式放开就是半场开香槟,就是从一个困难模式强行切换到更加困难的模式。

不说别有用心的躺平派,就说我们有些民众,头脑简单,毫无常识,脑袋一拍想当然认为,只要放开,老百姓就会出来消费,经济就会好起来。

对于没有基础病的年轻人而言,现在的奥密克戎变种毒性已经降低,新冠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就是一场流感。

但是老年人呢?孩子们呢?他们敢出来,愿意出来吗?当家里的老人小孩被肆虐的病毒吓得躲在家里索索发抖的时候,年轻人、中年人难道不为他们考虑,他们还敢出去消费吗?

所以,最近很多家庭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当国家放弃动态清零之后,大量的家庭自发执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动态清零,对阳性患者进行单独隔离。更有甚者,有些家庭连不是阳性患者只是与阳性患者有密接,也隔离。

当家庭自发执行动态阳性清零的时候,躺平派期望的社会面阴性清零会延续多久?这个时间周期一定比过去执行阳性动态清零时间周期长得多得多!

过去我们动态清零是以短时间痛苦换取长时间舒适,现在阴性动态清零用长时间痛苦换取的是什么呢?

是大部分人将经历一场新冠的磨难,包括不限于发烧,全身无力,喉咙痛、头痛,全身痛,咳嗽不止,呼吸困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