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国的学校在基础教育阶段,过于重视知识的记忆和训练,非常轻视情商的培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对于一个人来说,智商是硬实力,情商是软实力。

看了您写的东西。我的感觉是,中国的教育,以授受方式为主:

就是老师去授,传授的是两种东西,一,圣人之道,当代叫道德与法治,或社会主义文明;二,知识,过去是四书五经,当代主要是语言和数学两门工具。

而学生呢,主要是“受”,接受老师的教诲,学习圣人之道,学习先贤的文章,或已有的文明成果(当代)。

这种学习,是以文明固化作为基本认知的。就是已出现的文明,才叫文明;才能用于传授和作为标准答案。

封建社会,没问题,几千年都没什么变化,诗词和四书五经作为考题,2000年没变化。但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整个社会形态就完全改变了,科学、技术、文明和思想每天都在改变之中,新的科技和思想不断出现,老的不断被淘汰。知识贬值的速度加快,学校的课程必须不断调整,否则跟不上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授受”方式,就显得严重过时。因为你学的东西,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创新能力。

我们上学时学习的计算机语言,出了大学校门就被淘汰,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功能就开始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在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只传授最简单和最基础的东西(比如数学),大量的时间用于培养孩子们的情商,也就是能力。什么能力呢,通过阅读和读后感,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通过各种辩论、演讲、课堂讨论,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各种艺术表演、体育比赛、舞会和PARTY,培养孩子的表演、组织、社交能力和竞技精神。最终让孩子们自己学会做分析和判断。所以美国精英教育教出的孩子,与中国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带有自信,很少依赖家长和学校,自己探索自己的人生。但中国的教育,通常培养出来的孩子听话、规矩;但啃老、依赖、服从权威。缺少自信和闯劲儿;更没有自主意识,一种创业人才最重要的品质(美国很多大公司,比如雅虎,脸谱,谷歌,搜狐等都是大学生在车库里自己搞出来的。搜狐是在美国创办的)

这就是“对抗式”的教育,在教育中融入博弈,在博弈中培养自信,在自信中学会选择和判断,就是美国教育的特色。当然,不是所有的美国孩子都能完全掌握。资质平庸的依旧平庸。但是这种教育往往能会培养出未来的领袖。美国的常春藤大学,通常是美国政治、商业、和科研精英的摇篮。中国的商业领袖,大部分却来自普通学校(比如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甚至企业家中有很多的初中毕业生。名牌大学很多状元,奥数冠军,混的其实非常一般。就是因为两国的教育侧重点完全不同。中国是“顺从式”的教育,培养乖孩子,只认标准答案,靠考试和混论文提升职称,离开大学进入社会则完全从头开始,寸步难行,不是因为没有知识,而是缺乏能力。

德云社和曲协,一个走的是博弈式的管理,一个走的是顺从式的管理,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能力给人带来方向感,有了方向再去努力,事半功倍;

能力给人带来自信和勇气,有了自信和勇气,才会有创业的动机;

能力来源于情商,情商就是油门,知识就是油箱;不会踩油门,油箱里的油再满也没用。

希望中国教育界的领导,好好思考一下,学校教育,到底是给孩子们灌输知识,只把知识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呢;还是灌输能力,把培养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