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宏喜 曾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于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

1994年1月8日,笔者在飞越太平洋的波音747上,忆起这天是敬爱的周总理逝世18周年纪念日,思念之情绵绵不断,于是便在脑海里回想心中的周恩来,并在客机提供的餐巾纸上写下了《周恩来精神不朽》这篇文章。这是笔者开始研究周恩来所写的第一篇文章,特献给大家,以纪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45周年。

周恩来是我们外交部的首任部长,建国后他直接领导外交部26年,曾在他生前领导下工作过的老外交人员,无不以作为周恩来的传人而感到光荣!

周恩来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

张宏喜  2021年1月1日

周恩来精神不朽

今天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忌日,恰值乘波音747飞越太平洋到美国,从高空遥望地球,情不自禁思念起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创造了三份宝贵财富:

500

• 1953年9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上。

第一是毛泽东思想,指引我国人民拯救了祖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500

• 周恩来总理与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

第二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了中国通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正指引中国人民朝着宏伟目标前进。

这两份宝贵财富已为人们所认识和承认,其价值已经和正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使我国已经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伟大成就。

500

• 周恩来总理在办公

中国共产党还创造了第三份宝贵财富,就是周恩来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造就了周恩来。周恩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汇集了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道德、品质、情操、人格、风范,用自己光辉的生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高尚、纯洁、完美的人生,形成了周恩来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宝贵的不朽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是人不是神,他当然也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从他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不文过饰非,从不放弃自我批评,不更加显示出他的高尚和伟大吗?不是可以使我们对他更加尊敬吗?

悠久的中国历史沉积了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周恩来继承和发扬了民族的优秀传统,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历史上各个时代所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必信、行必果;民为本、和为贵;坚韧不拔、上下求索;视死如归、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把所有这些精华集于一身,成为民族精神的最好象征。

• 1960年5月,周恩来总理、胡志明等与越南小朋友合影。

周恩来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他是领袖之一,也是方志敏、张思德、董存瑞、焦裕禄、黄继光、雷锋等等那样的英雄人物。他真正是一个毛泽东所说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人;是一个完全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最优秀的代表和楷模。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须臾不可丢的“通灵宝玉”。但政治著作不可能人人都去读,人们对政治理论的兴趣是很不相同的。而周恩来的事迹是那么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生动而实实在在,则可以被各种各样的人所接受,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可以感染和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人们抬着周恩来总理画像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

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不论年长年幼,都可以从周恩来那里受到教益,汲取力量。周恩来的遗体送往八宝山火化时,那么多男女老幼不顾严寒,泪流满面,自发地站在十里长街为他送行,成为历史壮观;清明时节数百万人民不畏“四人帮”进行迫害和镇压的危险,前往天安门悼念他,成为历史事件;他的故事那么深入人心地在老百姓中广为传颂,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即使一些政治上的对手,也不能不对他表示敬佩,足见其过人之处和其精神的魅力。

可以预见,周恩来的精神和他的故事会像我国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那样,在我国人民当中一代一代传下去。周恩来精神是不朽的。我们应该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时也要讲周恩来精神。这是符合民心的,会受到广泛和热烈的欢迎。

• 周恩来总理

内容丰富的周恩来精神如同大海,是我国最新、最优秀、最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其价值不可低估。当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时,将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产生巨大作用。这浩瀚的大海有待我们去研究、去开发。

让我们在这浩瀚的大海航行探索吧,周恩来将世世代代伴随着我们中国人民生活下去。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在哪里?就在不朽的周恩来精神中。这是我们这几代人亲眼目睹的千真万确的事实。人们啊,何不朝着这个理想的境界执著地去追求呢!

——1994年1月8日

【注】:笔者参加了2005年纪念周恩来诞辰107年的一次周恩来研讨会,在会上念了此文,与会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司长廖心文同志将此篇文章要去,并将此文发表于2005年6月《周恩来邓颖超研究通》2005.1期。请见以下图片。

【注】:主审廖心文,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司长。

-End-

文字 | 张宏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