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以“创新 协同 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厦门开幕。大会期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接受记者专访。吴志新表示,中国用了20年左右时间,新能源汽车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汽车行业正面临着重大且富有无限可能的变革机遇,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吴志新看来,这场汽车产业大变局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能源变革,在碳中和的国际共识下,以电能为主的清洁能源正逐步替代以汽油为主的化石能源,汽车企业纷纷转向新能源技术与产品研发;二是产业变革,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汽车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传统汽车产业价值链正被重构,互联网等技术为汽车行业持续赋能;三是产品变革,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丰富的车端应用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这也推动着汽车产业向“软件定义 服务驱动”方向发展,软件技术重塑汽车价值定义。
就在当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性能和安全运行水平,决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这意味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吴志新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十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供给、标准赋能、产业示范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飞速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已取得跨阶发展,不仅得到国人的喜爱,同时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不断上升的市场份额和口碑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他同时强调,虽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功能研发与场景创新方面优势明显,但基础软件与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仿真测试软件等领域与技术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产业链尚不完整,核心技术积累不足,这是我们在实现汽车强国道路上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也在持续探索和实践,引领汽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加紧完善智能网联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报批和发布标准58项,推动标准化需求研究实现应用30余项,完成标准试验验证40余次。
同时,还建立了整车与零部件全覆盖,实车、台架、仿真相结合的全链测试能力,为相关部委在智能网联产品准入管理、市场监管、数据与网络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并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事、产业发展智库论坛、智能网联汽车评测等方面不断发力,服务消费者选车用车,助力构筑繁荣的智能网联发展生态。
吴志新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加速落地,未来我国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汽车产品形态和功能更加多样,吸引更多的外资合资企业将研发能力、前瞻研究落地中国,探索汽车产业发展未来,实现“在中国,为世界”的产业格局。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正在产学研各界的努力下,快速前进。”吴志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