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陈思琦

编 辑丨孙超逸

“深圳的发展就是一个奇迹,到处都是舞台、到处都是机遇、到处都是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在12月9日举行的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向广大企业家热情推介深圳。

虽有艰难险阻,但2022年底,深圳“正”增长。

回望过去一年,深圳为超390万市场主体提供了牢靠的“舞台”。面对疫情冲击,深圳密集出台5个“30条”,为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以强劲的经济韧性、优质的营商环境坚定企业来深、留深发展信心。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先进制造业及传统优势产业均迎来“机遇”。

一方面,深圳提出重点布局“20+8”优势产业集群,在政策、产业空间、金融等方面提供利好,前三季度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9370.50亿元,同比增长7.5%的亮眼成绩;另一方面,深圳服装、珠宝、皮革、眼镜、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竞争优势明显,实现产销两旺。

多措并举稳经济、促发展的同时,深圳也向外界展现了宜居宜业的一面。随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七有”逐渐走向“七优”,深圳的人才吸引力、满意度正不断提高。

一位经济研究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城市系统就像一棵树,经济可以比作叶子,吸收养分使树加速生长,而文化、民生是树根,支撑主干。深圳正在谋求更均衡、可持续的发展,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感以培养内生力量。

5个“30条”呵护经济韧性

“‘助企纾困30条’的颁布救活了一大批中小企业,极大提振了中小微企业和市场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持续的疫情给深圳的经济运行带来冲击,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正如深圳市政协委员饶微所言,3月24日,深圳迅速出台“助企纾困30条”,以降成本为重要发力点,在房屋租金减免、疫情消杀补贴、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极大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

5月26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简称工业增速提质“30条”)明确,深圳将全面完成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已完成转供电改造的工业园区执行直供电电价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截至目前,深圳已完成1305个园区抄表到户,改造园区内广大中小微企业用电成本平均降低0.38元/度,累计惠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万多家,降低年用电成本约20亿元。

而后的“稳增长30条”中,深圳针对“首贷户”实施“银行减免+政府贴息”,推动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和贷款金额大幅增加。截至10月底,深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

此外,深圳引导中小微基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11只市级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中小微企业金额达42亿元;加大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力度,撬动新增贷款约1000亿元。

总体来看,深圳今年以来有重点、有节奏地出台实施助企纾困、工业增速提质、联动生产端促消费、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等5个“30条”政策,截至目前已为企业减负超15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过750万家次。

5个“30条”的落地效果也直观体现在经济数据中。前三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2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新能源汽车、5G智能手机等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深圳的经济韧性与纾困力度增强了企业在深发展的信心。截至目前,全市登记的商事主体累计达到391.1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A股上市公司突破400家,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8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2家,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前茅。

“深圳不仅有相当成熟的产业链配套,还有良好的金融支撑体系,如此高的创业密度说明投资者对深圳的营商环境非常认可。”深圳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分党组书记、主任吴思康表示。

作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深圳今年出台了《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从健全透明规范的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强化企业各类生产要素供给保障、构建精准主动的企业服务体系等12个领域推出200条改革举措,标志着深圳营商环境改革步入5.0时代。

尤其在国际化方面,吴思康指出,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的许多具体事项和目标要求已超过世界银行指标体系,产品、标准、管理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此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创新要素的配置也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今年11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深圳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为连续三年荣获此项殊荣。

“20+8”产业政策发布

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11月23日,工信部直属机构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深圳继2021年位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首位后,今年蝉联第一。

GDP总量于2021年迈过3万亿新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大关后,深圳今年立下了新目标,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的决心。

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布局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一群一策”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这就是深圳的“20+8”产业政策。

“深圳在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同时,将土地、资金、人才这些生产要素进行了最大化、最优化流通,再以此赋能社会、企业与个人,更好激发出社会生产力和创新活力。”正如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张立钧所言,锚定上述目标,“20+8”产业政策发布半年来,深圳以出台专项政策、提供优质产业空间、推出“政策金融工具包”等方式集聚创新要素,赋能“20+8”产业集群发展。

例如,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分别于8月和11月落地,旨在将深圳打造为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全城开放示范城市,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企业和2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的战略梯队。

在智能传感器产业领域,近日印发的《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且未获得国家资金的重点项目,可分阶段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的资助,资助总额最高可达1亿元。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约为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为破解土地空间制约,深圳大力推进宝安区燕罗先进制造业园区、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小漠先进制造业园区等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

此外,深圳实施了“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空间建设计划。未来五年,深圳将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20平方公里)的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厂房空间,相当于每年再建2个蛇口工业区(10.85平方公里),确保好企业、好项目在深圳有地可落。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之一。“20+8”产业政策指出,要积极探索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一产业集群、一专项基金”。

在此背景下,深圳首只“20+8”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子基金工业软件基金于12月8日落地龙岗,首期规模21亿元,将为龙岗打造工业软件集聚区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未来产业需要更多风险投资,金融政策也需进行相应的创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分析,未来产业多数处于“从0到1”的早期阶段,难以预估产值规模,相关技术类无形资产可发挥多大效用、可带来多少利润同样难以评估,因此需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据深圳市科创委消息,针对未来产业,深圳将推出一套“政策金融工具包”,构建“财政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相支撑的体系,加大科技研发资金面向未来产业领域投入,在合成生物等领域推动设立未来产业基金。

从实际结果来看,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加持”对深圳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370.50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增长44.5%、新材料增长22.6%、高端医疗器械增长14.1%、海洋经济增长10.1%,表现相当亮眼。

梳理近期举办的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及各区招商大会签约项目也能发现,“20+8”产业赛道的龙头企业、优质项目正加速“抢滩”深圳。

例如,英特尔中国将在南山区建立英特尔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致力于建成一平台五中心的区域领先、中国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美团与坪山区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生产及场景测试等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智能化、数字化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提速

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深圳服装、珠宝、皮革、眼镜、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亦借着政策的东风,实现“老树发新芽”。

深圳“20+8”产业政策将“现代时尚产业”列入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明确将推动服装、家具、黄金珠宝、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时尚化、品牌化升级,打造新兴时尚产业高地、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城市、国际会展之都。

深圳家具行业协会主席侯克鹏介绍,智能化家具是未来家具行业的重要趋势。注重设计创新,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深圳家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例如,有的深圳家具企业已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接入华为Hilink实现智慧家居互联,构筑全场景生态,拥有智能沙发、智能床等多款产品。

“深圳服装产业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力,加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表示。

遵循数字化导向,近日闭幕的深圳时装周2023春夏系列强化了“科技+时尚”特质,例如打造数字虚拟空间“时尚元宇宙2.0”、开设线上数字showroom、举办多场连通国内外专业买手的线上订货会等。

在品牌塑造方面,9月落幕的2023春夏米兰时装周上,4家受邀参加的中国品牌中,来自深圳的品牌占据三席。深圳设计师赵卉洲、杨子携新品参加线下官方走秀,设计师王思元的作品则参加了静态展出。

“世界珠宝看中国,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从黄金珠宝界流传的一句俗语中,不难看出深圳罗湖水贝片区的重要地位。公开资料显示,水贝的黄金珠宝产业法人企业约7000个,约占国内黄金珠宝批发市场份额的50%。

黄金珠宝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据了解,3D打印、高速织链、激光加工、自动车花、数字控制机床等先进技术在深圳珠宝行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化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将降低单品成本。

珠宝行业供给端实现转型的当下,需求端亦释放积极信号。近两年,深圳的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销售总额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20年增长26.4%,2021年为55.2%。

今年以来,受金价下跌、促消费政策等因素影响,深圳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出现明显增长。深圳市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4.83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0.4%。

“七有”走向“七优”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看到了深圳宜居的一面,现在更同意深圳的另一个称谓——梦想之都。”

在11月1日举办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谈及来到深圳的原因,颜宁表示,经济迅猛发展的“卷都”之外,深圳还是人才宜居宜业的“梦都”。

今年以来,深圳扎实推进民生“七有”(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走向“七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集中力量补齐发展短板,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才满意度。

以教育为例,截至9月,深圳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学校共计75所,新增学位10.74万座,其中义务教育学校62所,新增学位10.25万座,新改建幼儿园学校13所,新增学位0.49万座。同时,2022年秋季深圳新开办公办普高18所、新增公办普高学位4.3万座。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新开办公办普高办学主体包括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市高级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等一批优质高中,超过93%的新增高中学位布局在原特区外,致力于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

今年以来,深圳高校频频“出圈”,不仅南方科技大学成为深圳本土第一所“双一流”高校,迈入本科招生第9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连续第7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于11月成立,初期成员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未来将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共享、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科教产教融合等领域紧密合作,合力推进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医疗方面,《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于今年4月印发,明确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流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大病不出深圳”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

随着“三名工程”的实施,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落户深圳,优质医疗资源在此聚集。截至目前,深圳三甲医院数量已达32家,社康机构超800家,累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逾3500个,实现每个行政区至少有1家区域医疗中心、1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有1家社康机构,群众就医需求得到进一步保障。

从“有”到“优”,特区立法为民生事业发展护航。今年8月,深圳社会建设“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正式实施,推行大学区招生模式、建立健全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推动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购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等条文回应了民众所呼。

9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学前教育条例》正式生效,在国家和省尚未出台专项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深圳先行先试,首创对幼儿园举办者禁止性规定、推动开设2-3岁幼儿托班等,针对深圳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提出系列深化改革措施。

此外,目前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深圳经济特区居民生活用水用电及燃气价格管理若干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关注到城中村中居民生活用水用电及燃气存在不同程度的加价现象,拟以立法形式对房东的擅自加价行为进行规范。

E N D

本期编辑 林海铭  实习生李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