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 刘元春:消费投资哪个重要?这有个“一石几鸟”的方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当然是消费重要。

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本质上都是经济增长不同时期的推动力,就像一个人,上学的时候主要任务自然是学习。工作了以后主要任务自然变成了赚钱。

经济增长也是一样。当国家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下的时候,好不容易赚点钱,如果消费了就全没了。此时应该把钱积累起来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基础设施,以便于赚更多的钱,即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穷人如果高消费,只会永远穷下去,只有攒钱创业才有可能变富有。

而当经济高速增长了一段时间,一方面扩大再生产的产能已经足够,一方面基础设施也修的差不多了。而老百姓的收入也增长到足以支撑内循环。此时就该把经济增长模式转到消费。

此时要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其动力就会越来越小。毕竟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地铁厂房,都不是易损品,修了之后至少要用50年以上。你总不能辛辛苦苦建设的桥梁,用了五年就拆了。

而老百姓的消费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收入跟得上,今年买3件衣服,明年完全可以买5件,后年买10件。这个增长是永续的。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3万美元,已经完全可以支撑国家进入消费主导型经济。而且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制造业产能,还是基础设施,基本上修的差不多了,投资效益越来越低,乃至为负,对经济的拉动已经边际效应迅速递减。

可以说目前转入消费型经济已经迫在眉睫。但是要转,真的就是转不过来。

第一个原因就是分配问题,前面说了,只要收入跟得上,消费增长是永续的。目前中国的社会财富总量已经足够支撑全民至少是城市居民向欧美中产一样依靠消费来增长。但是分配中的城乡差别,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太大太大导致绝大多数市民事实上距离消费型中产仍然有很远的距离。

第二个原因则是社会保障体系太差,医疗,教育,住房三座大山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让老百姓完全不敢消费。而从现在开始,三座大山恐怕不够了,还要加上一座养老。养老金的支付逻辑是你的养老金需要用当时工作的劳动力缴纳的社保支付。目前新生儿数量暴跌,意味着目前三四十岁劳动力在退休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存款,其养老金不足以支持晚年生活。

怎么解决?

其实是有办法的,如何解决分配问题。只要三样税收就可以解决。房产税,遗产税,弃籍税。

房产税按房屋总价征收,全国一盘棋,不同价位税率不同,类似于个税。遗产税按资产总量征收,比如之前有人大代表提出的1000万资产征税,这个标准放之于全国很实际。弃籍税则指的是放弃中国国籍要收税,可以在政策发布后向前追溯20年,放弃中国国籍取得其他国籍的人都要依其资产来核算税赋。

之后把征收的税赋用于在全国范围内提升社会最低工资,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补充养老金。而几大税收一出,则房价立降。

则老百姓的四座大山大幅减负,悲观预期大幅缓解,对未来的预期由悲转乐,自然敢消费乃至于敢生育了。

还要进行全面社会改造,严查严抓企业擅自加班,不给加班费,向严打补习班一样严打996。同时,还要改变社会鄙视体力劳动者的价值观念。怎么改变?

中国人最讲上行下效,可以要求各级领导的子女以及一些社会知名爱国人物的子女孙辈加入到工人队伍,去做最基层的工人。比如胡锡进的孙子孙女。

注意,是真正的基层工人,而不是作秀工人。领导名人们的子女都是这样的状态,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全社会鄙视体力劳动者的观念自然改变。中国人自然也就不必为了鸡娃把自己累吐血了。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不出十年,中国GDP将平稳超越美国,成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想着四万刀,五万刀的目标迈进,生育率也会大幅回升,国家将有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我本人也会付出接近至少半个小目标的税收,只要国家整体变好了,我心情愉快,甘之如饴。

但是可以实现吗?

应该实现不了,因为这会动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他们会找出种种理由来论证这个不可行,那个不切实际。比如房价跌了,银行资产缩水暴雷等等。

所以只是黄粱一梦而已。梦醒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可以参照今日的日本,那算是最好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