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过去一年就业压力凸显,年末失业率降至5.5%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里,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新京报记者发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2021年的1269万人有所下降,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2021年的5.1%有所上升。

2022年8月26日,北京朝阳体育中心,“展翼未来 才子朝阳”系列活动之“应届毕业生、留学生交流会”上的求职者络绎不绝。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去年,我国就业压力凸显,但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疫情散发多发等影响,去年个别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出现阶段性上升,高的时候调查失业率达到过6.1%。但从全年来看,总体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尤其是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的落地显效,近期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去年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11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取得这样的“成绩单”离不开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的支持。报告提到,去年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更加注重稳就业。对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实施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落实担保贷款、租金减免等创业支持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帮扶。在重点工程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稳中有增。

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国对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一系列援企稳岗的就业帮扶政策落实落地,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去年12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1.1%,比当年11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下降,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下降得更多一些;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同年11月下降0.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11万人,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规模。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00多万人,城乡困难群体的就业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保障。

“总的来看,2022年我国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有所上升,主要是受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就2022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

报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持就业稳定,难能可贵,蕴含着巨大创造力。

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客观来看,我国就业形势的好转为完成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就2022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50多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但是随着经济好转,就业需求扩大,岗位会相应增加,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2023年2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举办“暖心行动”2023届毕业生春招首场双选会,招聘会共计提供超万个工作岗位。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这种改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实,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回归常态,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改善,将带动用工需求恢复扩大。二是交通物流、居民出行增加,将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恢复。服务业就业容量大,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恢复改善,有利于吸纳更多就业。三是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措施,加大对重点群体包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也将为就业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四是新动能快速发展,持续创造更多新的工作岗位,将成为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推力。

针对在今年的形势下怎么激发就业市场活力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就业研究室主任曲玥在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基本的是要让经济活起来,要让用人单位收到明确的积极信号,为其提供一个明朗、向好的政策环境,使其对未来发展有比较良好的预期,“信心比黄金重要”,这样他们才能释放比较充分的就业需求。

3月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持续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在会上,她也介绍了下一步的就业工作计划:将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强化助企纾困,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进行倾斜支持,推动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强化创新创业,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支持零工市场建设,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强化精准施策,坚持拓宽市场化渠道和稳定公共岗位规模结合,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举,着力稳定脱贫人口等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规模;坚持就业援助和生活保障相衔接,着力兜牢困难人员的民生底线。强化提质增效,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供需匹配。强化综合治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