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今日头条看到公众号“甲骨书院”的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题目是:《企业家言论失宠,因为已跟不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

现全文转载如下(文末就此发布自己的一些小看法):

“在以往,企业家言论都是很受舆论追捧的,因为那时的企业家都是时代弄潮儿,其言论也都是引领潮流的。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的到来,企业家群体已经变得有些落伍了,他们的言论也变得陈旧而酸味。在近日举办的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这一点体现的很明显。

杨元庆说:“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必须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研发要投入真金白银”。俞敏洪说:“下辈子他宁愿做一个没钱的流浪汉,也不做有钱的企业家”……

杨元庆的话如果10年前说,甚至5年前说,还算是领先的,舆论会点赞,但是现在说,显然大大落后于时代了。美国都已经断供芯片了,要与中国脱钩断链了,“要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已经成为街头大妈都知道的事了。

任正非近日也公开发表了一些言论,但不是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他从来不参与此类的场合,而是在华为自己搞的一场颁奖会上,针对社会上那些对华为的研发有所帮助和贡献的科研人员。

他说,“我们用三年时间内完成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直到现在我们电路板才稳定下来,因为我们有国产的零部件供应了。今年4月份我们的MetaERP将会宣誓,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统MetaERP软件。”

这是一张华为反制美国打压的实实在在的成绩单。显然,对联想和华为的言论,网友的态度是黑白分明。对企业家,现在老百姓更关心的,更想知道的是,你们已经在“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上,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对俞敏洪的“下辈子想做没钱的流浪汉”的愿望,网友的回应很干脆,其实没必要等到下辈子,这辈子、立马,就可以实现。

俞敏洪怎么起家的,当初对成袋子的钱是多么欣喜,他本人已经作为“经典”的成功学和励志片,给大家讲过。现在又说对钱不感兴趣,想做流浪汉,显然,是国家在教育上的管控措施所带给新东方冲击的一种抱怨。

但网友对这样的喊冤叫苦并不买账。

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总认为这是一种宣传口号。实际上,这是对当前中国发展新格局、新形势的精准的把握和概括。历经改开后4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环境的确出现了一些质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新的时代。

作为曾经的成功企业家的代表,杨元庆、俞敏洪们显然对已经发生的时代变革有点浑然不觉,其思维依然沉浸在让自己曾经大放异彩的“旧时代”。

在已经来临的“中国式”新时代,其深层逻辑已经发生变革和切换,已经由基于向外索求的西方逻辑,变革和替换为基于向内索求、向中国文化自身索求的中国逻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所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内涵。合乎义理的发展就是高质量的。

在过去的旧时代,更强调从美西方,尤其是美国引入先进的技术,包括产品性技术和制度性技术。所以,最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是在获得这些技术上拥有优势和先机的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崇拜。

马云的成功,在于他利用自身英语的优势,率先把美国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到中国。百度、腾讯的成功也是如此。联想的成功,则是代理美国的硬件产品。俞敏洪更是靠英语培训而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帮助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固然也是一种贡献,但是,很多人在成功和赚钱的狂欢中却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我。不仅把所从西方引入先进的技术,当成中国发展的全部,同时把这个本来是临时和暂时的过程长期化,甚至永久化,以往这样状将长期存在、永久存在。

于是就形成一种盲目崇拜美西方的心理,出现公知心态、买办心态。

其实,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中体西用”的,从美西方所引入的技术,只是外在之“用”,而中国自身的义理文化才是内在之“体”。那些只看到中国发展中的外来的西方技术的作用,而看不到中国所固有的内在的义理文化的作用,就是见“用”而不见“体”,不识大体。

他们只是用西方的利益逻辑来观察中国,甚至基于此逻辑要求中国做出彻底的西化的改变,于是,他们观点愈发脱离中国的实际,脱离国家和人民。

在中国的义理逻辑中,不仅是以人为本位,而且以人心为本位。因为义理文化不仅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而且还认为人的本质在人心,在思考。人心就是虚拟的思考器官。

因此,义理文化认为,所有的技术,包括产品性技术和制度性技术,都是外物和工具,都为人心服务的,为人服务的,为人民服务的,为国家服务的。

因此,中国的义理文化,可以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无论其技术多么先进,它们都是外物和工具,只能用来服务于中国和中国人民。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也是中国发展的基本逻辑。

但是,很多企业家显然没有看到这一层,它们被西方的先进技术所迷惑,反而以它们为本位,甚至携洋自重,让中国和中国人民屈从于西方的技术。

由于过去的旧时代,过分地强调从西方美西方引入技术,导致崇洋思维、西化思维泛滥,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不良问题。引发人民的不满,导致时代变革的出现。

经过洋务运动以来,100多年的学习和引入,尤其是改开以来的40多年,西方的先进技术已经被引入的差不多了。此时的中国再看西方,更明显的已经不是优势,而是劣势、劣根了。尤其是新冠和俄乌战争之后。

所以,在未来的的新时代,从西方引入技术将降低到一个次要地位,而且会逐渐边缘化,乃至最终消失。其主导作用的,将是中国自身的,历久弥新的义理文化。

因此,在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能够获得成功,和赢得人民尊重的企业家,将是更深谙中国义理文化,并将义理文化运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家们。现在企业家更应该做的,不是学英语和往美国跑,而是深入了解中国实际和学习四书五经。

只有时代的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的时代,企业家应该顺应时代,而不能苛求时代顺应企业家”(自此全文转载完)。

以下是笔者一点小感慨,

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管理是一种客观职能,取决于其应该完成的任务。但是,管理又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受到特定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传统和习惯等因素的制约。

上世纪50年代的欧洲,管理是反文化的,特别受到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人士的欢迎。他们把管理作为打破特权和阶级结构的一种武器,因为特权和阶级结构强调出身、财富或贵族教育,并成为有才干的人取得成功的障碍。

同样清楚的是 ——虽然听起来是矛盾的 ——管理越是能够运用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和信念,它就越能够取得成就。

言外之意,企业家群体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物质财富创造的引领者和英雄,更需要是传承、发扬和发展其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模范和榜样。

百年老店,凤毛麟角。不像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开放改革短短只有四十年,企业总体的平均寿命还非常短暂,包括一些已经成长起来的大企业,五十、六十年之后还能不能够找得着它们?都还很难说。

当今我们国家,有不少自封或者被封的所谓企业家,刚要有些成就就已经开始忘乎所以。……

成功不是一个可靠的教员,像任正非等一样的企业家能够长期保持低调务实,居安思危,自持自律努力进取的,确实还太少。

从事管理学普及教育的包政老师说,没有理论很可怕。

很容易一个人在他不经意之间,迷失了自我。

经济学家张维迎讲得更直接,人类其实很无知。恐怕也很容易因为无知变无耻。

从近些年我们国家的发展看,新一代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00后”……看待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念或视角,已经发生了不少积极合理的变化。

后生可畏!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