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无锈钵

风细水软,烟雨蒙蒙,这是浙江留给历史的最初印象。

西子湖畔的曼妙歌舞外,作为横跨数百年历史的经商热土,民营经济同样是这片“七山二水一分田”里,极富活力的存在。

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浙江以全国1%的土地面积,供养了21%的“民营企业五百强”。

对于浙江的民营经济,总书记讲过一个“地瓜经济”的理论: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

这个精妙的比喻背后,一部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浙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开枝散叶的创业史,和一部金融活水扎根民营经济的共生史。近日,以“浙商”二字为名的浙商银行,2022年年报正式亮相。这一部“共生史”的血脉传承,像地瓜一样,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花朵。

什么滋养了新时代的浙江“地瓜经济”?

即便是在变数丛生的2022年,浙江的民营经济也依然保持了出众的活力。

仅2022年,浙江就有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10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榜人数连续24年蝉联全国首位。

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滋养着浙江“地瓜经济”的累累硕果?

除去沿海港口带来的通衢沃土,金融河道中奔涌的“活水”,同样是“地瓜经济”茁壮生长的关键。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立在浙江省的全国性股份行,近期,浙商银行(601916.SH)公布了2022年度业绩报告,为市场揭示了这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赢的“浙江样本”。

财报数据显示,浙商银行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10.85亿元、增长12.14%,增速稳居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全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0%。吸收存款1.68万亿元,增长18.77%。各项贷款和各项存款增速分列全国性股份行第一、第二。

500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这一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2.62万亿元,比2021年年末增长14.66%。 

出众的业绩表现背后,浙商银行的业绩表现,并不是孤立的数据增长,而是掩映在深耕浙江,同民营经济共赢的繁荣写照。 

如果把作为浙江“金名片”与核心竞争力的民营经济,比作地瓜甜蜜的果实,那么繁茂的地瓜组织里,源源不断向经络输送活水的,两百年前,是遍布宁杭的钱庄、银号,而两百年后, 正是浙商银行所代表的,在战略、管理、技术层面充满现代化气息,并关联全国经济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金融向善,浙商银行如何铸就“共赢生态”

截至目前,A股已经发布的银行年报,可谓是“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部分银行仍然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令人担忧的是,财务端表现良好的同时,一些银行息差下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也在无形中,传递了企业所客观面临的一些挑战还没有完全散去。 

相比之下,浙商银行年报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这是一份在营收、业务、风控端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在营收端,2022年浙商银行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6.18亿元,较上年增长7.67%。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均迎来全面跃升。 

500

在业务端,年报显示,2022年,浙商银行各项指标稳步向好,“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除此之外,浙商银行在风控端的优异表现,也为其后续的表现打下了坚实底座。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47%,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新增业务不良率生成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升至182.19%,较上年末上升7.58个百分点。 

这样一份高质量财报背后,是什么铸就了浙商银行出众的业绩表现? 

高举“金融向善”旗帜,扎根浙江,服务浙商的战略底色,或许是分析这份财报的关键。

复盘浙商银行的增长轨迹,其所追求的不是营收端的“独赢”,而是在普惠千行百业的过程中,构建“共赢”的生态。 

犹如地瓜的生长过程,某一块藤蔓的茁壮,并不代表组织整体的最优,唯有以根基为基础,藤叶各司其职,让养分真正运转起来,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此前,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就指出:“浙商银行作为一家金融机构,把自己定位为心怀‘国之大者’,有一份很重的社会责任。国家社会所倡导的,我们必须要落实落细落到位。” 

公开资料显示,在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浙商银行响应国家加大制造业金融服务的号召。截至2022年末,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2382亿元,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投放转化率全国第一。涉农贷款余额1999.24亿元,乡村振兴贷款增速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助企纾困金额达90.05亿元,主动减费减息或提供延期还款服务。绿色贷款余额1459.23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幅。 

500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浙商银行以“深耕浙江”为首要战略,深耕浙江三年行动全面实施,省内融资服务总量突破8,000亿元;还系统实施“深耕浙江深入发展、重点区域重点发展、全国布局全面发展”的区域策略。 

宏观来看,这种深耕浙江、拥抱实体的金融担当,促使浙商银行架构起了“市场—银行—企业”的地瓜式“根—茎—叶”正向循环。

银行以金融活水纾困市场的同时,茁壮成长的小微企业也得以不断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商业环境,并最终提升银行的资产质量。 

这也是为什么,在“放贷量”和“不良率”难以兼得的市场环境下,浙商银行标志性的小微业务可以同时实现“量增”、“质稳”。

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72.86亿元,较年初新增407.33亿元,增速17.2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93个百分点,不良率低于1%,并成为唯一一家蝉联银保监会小微金融服务评价“一级行”的全国性股份行。 

在省内的特色金融服务更是成果显著。截至2022年末,省内“共同富裕贷”累计投放53.33亿元,服务小微企业3076户;对浙江山区26县金融服务总量达到了487.07亿元。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创造活水。 

这背后,正如浙商证券的研报分析中所提到的那样,浙商银行作为“扎根浙江的成长性股份行,风险逐步出清,发展动能显现”。

引领高质量发展,浙商银行如何再塑增长动能?

宏观来看,尽管黑天鹅似乎已经远去,但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局还远没有平息。 

身处这一环境下,相较于从事融资、证券等“高风险、高收益”业务的投资银行,资本对于那些坚守风险原则,积极寻觅压舱石业务的商业银行的青睐,正在与日俱增。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 

“安全,永远是投资产品的第一价值。”

宏观来看,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无疑就是这样的投资标的。 

此前,二十大报告就曾提出“引领股份制银行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的相关决策。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正在变得愈发庞大。 

历经重组兼并和上市融资的资本化运作阶段后,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市场正在迫切呼唤股份制银行“回归主业、回归本源”,通过支持实业,匹配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并快速扩张向精耕细作转变,形成规模、效益、安全统一的新增长曲线。 

而实现这些要求,股份制银行需要回应两个“必答题”: 

•如何与变化发展需求结合,实现新的差异化竞争,寻找新蓝海?

•如何优化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身处这一时间节点,一直坚持深谙“地瓜经济”理论精髓的浙商银行,无疑就凭借“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提供了全新的破题思路。 

地瓜经济的精髓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追求开放式发展,不要死守一个种坑,而要寻觅“跳出行业发展行业”的模式。

以浙商银行为例,过去的一年里,不断提出小额分散、减弱行业集中度等措施的同时,还在不断大力发展零售、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高前景的项目,将藤叶向外散布,链接更多阳光和养分,寻找到一批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客户群体,并为彼此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健增长。

如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所言: 

“垒大户、行业集中度、个案集中度过高对银行的经营发展非常不利,甚至风险到来的时候是毁灭性的。” 

高擎“长期主义价值”大旗,2022年,浙商银行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168.83亿元,占比28.53%,较上半年提升4.19个百分点,服务弱周期行业客户数4592户、贷款余额达1428亿元。 

发展动能切换之中,浙商银行的突围逻辑已十分清晰。此次的业绩说明会上,浙商银行还宣布“趁热打铁”——到2027年要使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营收占比达到50%左右,真正成为该行的“资产压舱石”。 

财报数据与远大目标背后,这种“跳出舒适圈,打造新动能”的开放式增长逻辑,或许才是浙商银行领跑市场的关键。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包括浙商证券在内的一众机构,仍然给予其“买入”评级;另一边,中诚信国际也给予了浙商银行最高等级的AAA主体信用评级。 

从研究组织,到评级机构,资本市场一致的认可,彰显了浙商银行在中国股份制银行发展中的样本地位。 

而在这基础上,浙商银行在践行金融向善,描摹普惠蓝图的同时,也在不断围绕“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展现卓越的战略素质和管理眼光,并助力浙江的“地瓜经济”,在美好的新时代下,继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