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之年是多少岁,桑榆之年一般指所有50岁以上的人,包括60岁、70岁、80岁等。 50岁以上的人之所以被称为桑榆之年,是因为桑榆多种植在西方,日落时夕阳的余辉会照在桑榆上,所以桑榆指的是日落时间,形容人到了暮年。桑榆之年出自《魏书·游明根传》:“(明根对曰)臣桑榆之时,钟鸣漏尽,蒙皇上之泽,头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皇上大恩,臣之愿也。”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桑榆通常形容一个人到了晚年阶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岁数和年龄。

桑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āng yú,指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隐居田园。

出处:唐代· 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白话释义: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桑榆之年的来历

桑榆之年的出处源自于《魏书·游明根传》,原文是“(明根对曰)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翻译过来就是,(游明根回答)我的年龄已经很大了,此时年老力衰,受陛下的恩泽,得以善终,在家中度过残年,接受先帝和陛下的恩惠,是我所乐意的事情。

古代对年龄的称呼

汤饼、初度、生小、总角、垂髫、始龀、教数、外傅、束发、舞勺、及笄、舞象、待年、弱冠、而立、不惑、强壮、艾、花甲(耳顺)、古稀、皓首、耄耋、黄发、鲐背、期颐。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1、初度:周岁。

2、教数:9岁。

3、外傅:10岁。

4、舞勺:13岁——15岁左右之间。

5、及笄:指女子15岁。

6、弱冠:指男子20岁。

7、而立:指30岁。

8、不惑:指40岁。”

9、艾:指50岁。

10、花甲(耳顺):指60岁。

11、古稀:指70岁。

12、耄耋:指八九十岁。

13、期颐:指百岁。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总结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桑榆之年是指80到90岁。桑榆之年字面意思是夕阳落在榆树、桑树梢上,指白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形容人已经处于晚年。由于古代人的年龄大多不是用数字来表示的,所以便以其他称谓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