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萌”态十足的自主水下机器人、巡游太空的面向航运领域的卫星载荷“水运一号”……7月10日至13日在河北省沧州市举行的中国航海日活动周航海科技博览会亮点纷呈。

走进博览会,记者在展板上看到了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国际化枢纽港绿色高效多式联运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船舶远程检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研制、基于北斗的大型船队调度与安全监控系统……这些成果获得“2022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月12日,小学生在航海科技博览会上参观LNG清洁能源动力的船舶模型。新华社记者王民摄

据介绍,本届博览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约120家航海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实物模型、图文展板、视频播放等形式,展示近年来我国航海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展厅内,工作人员站在一艘纯电动力船舶模型前讲解:“这艘万吨级纯电动力船舶,应用船电分离模式,可为船舶提供绿色能源。”

在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展厅里琳琅满目的科技创新成果中,一款北斗船载智能终端受到关注。“这是一套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智能终端系统,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新一代多功能船载智能终端首次在展会亮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电气与信息通讯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李林说,终端应用为船舶装上了“智慧大脑”,实现了远程安检、申报等各项便捷操作,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7月12日,在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航海科技博览会上,参展单位工作人员展示用于船检的智能水下机器人。新华社记者王民摄

记者了解到,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在航海领域,加快发展绿色船舶成为趋势。《海事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开展绿色船舶和清洁能源新技术应用研究,引导船舶使用清洁、绿色、低碳能源。

在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展厅内有个水池,一个小朋友体验操作一款水下机器人。公司海事技术拓展部轮机长王坤介绍,这款“绿色船检”机器人,可通过远程遥控、实时图传、360度全方位灵活移动检查、一键输出船检报告等,轻松实现对船舶防污涂层状况及海洋生物附着物生长情况的定期检查,有利于及时清理,提高燃油利用率。

“国际海事组织鼓励发展绿色船舶,倡导海事航运业积极采用智能化、无人化等深水发展技术,以达到减少和控制碳排放等目标。”王坤说。

7月12日,在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航海科技博览会上,一名小朋友正在参观大坝深水检测载人潜水器模型。新华社记者王民摄

本次博览会主题为“航海科创赋能新格局”,由中国航海学会、沧州市人民政府和国家能源集团共同主办,是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的主题活动之一。

记者:王民

编辑:杨洋、赵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