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是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历史、科技、文化、艺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价值,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见证,也是记录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发展过程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真实物证。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这是北京市第一次明确工业遗产认定程序、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包含6个方面、33条内容,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加强北京工业遗产管理为根本目的,弘扬具有工业文化底蕴的优秀企业的工业精神,传承工业文化,完善北京工业遗产的监督制度,推进全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

在10月12日召开的《北京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是全国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典型实例,在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北京市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进入到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的新阶段,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工业精神,形成北京工业文化发展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对助力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遗产的内容丰富多元,保护发掘工业遗产,不仅要“留下来”,还要“用得好”。当曾经的“798”变身大型艺术街区,首钢园“从火到冰”成为“工业遗产”“奥运遗产”双遗产,怀柔水泥厂转为科学城,东方化工厂化为城市绿心……镌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工业印记已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的新地标,这些案例也成为国内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模板”,被复刻模仿。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向东指出,工业遗产是“人民的遗产”,是人民创造,人民拥有,人民治理的文化遗产,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需要业主单位的投入,需要专业人士的智慧,需要社会组织的动员,需要媒体的关注,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据悉,未来,北京市将根据北京工业遗产对城市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分级,一是对城市和首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认定为市级工业遗产,二是对地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鼓励认定为区级工业遗产。同时,根据保护利用的重点要素进行评估分类:一是对于以保留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为主的,划定保护对象的具体范围,明确保护利用措施;二是以保留工业遗址为主的,可标注需保护的对象,设立标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