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晓俏

“在高比能电池这条新赛道上,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长聘教授黄佳琦说,“科研上的突破,得益于学校给了我们很高的学术自由度。”

前不久,黄佳琦摘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该奖项两年颁布一次,特别奖只授予10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理工将始终保持人才引育模式的创新性,以一流引领一流,让后浪超越前浪。”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理工党委书记张军强调。

“培养人才,就是要让后浪超越前浪”

周家东在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1.“引得来、立得稳、留得住、长得好”

2016年8月,32岁的黄佳琦以预聘副教授身份,加入北理工创新打造的“人才特区”——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在北京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家工作室”项目的支持下,黄佳琦快速组建起学术团队,并很快从两三人发展成为一支三十多人的创新团队。

凭借一系列出色研究,黄佳琦团队获得国际同行广泛关注,相关论文成为所在领域的重要文献。黄佳琦于2018年至2022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并获得2022年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北理工高度关注人才金字塔的结构重心——青年人才,他们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北理工校长助理阎艳说,黄佳琦团队的突出成绩,从一个侧面折射着北理工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澎湃活力和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理工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并实施与国际接轨、具有北理工特色的“预聘-长聘-专聘”聘用体系。建立“人才特区”平台,成立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新型机构,创新学科交叉、人才会聚、资源集约保障和平台共建共享模式,全力打造“新兴学科孵化器”“高端人才蓄水池”。构建全球人才选聘体系,先后举办8届“特立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走进北理”活动,赴欧美等发达国家著名高校开展招聘会50余场,设立2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

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