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宝

小麦育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5年7月2日出生于浙江诸暨,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农学系,193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1933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农艺系副教授,后进入中央大学农艺系任系主任、教授,兼任江南大学农艺系教授。1934年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小麦专著有关同志帮助下,他和其他知名教授发起组织了“自然科学座谈会”“民主科学座谈会”,旗帜鲜明地反对内战、支持抗日。他积极捐款支援前方抗日战士,还将精选的小麦良种送往延安支持大生产运动。1945年底,金善宝和几位进步教授在重庆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这使他深受鼓舞。

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毛主席的关怀下,金善宝同梁希、许德珩等人于1945年成立了九三学社组织,并长期担任九三学社中央的领导工作,为九三学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金善宝身兼数职,但仍为九三学社尽心尽力。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团结广大社员和科技工作者,为爱国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振兴中华和祖国统一,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他把满腔的爱国情怀也言传身教给了学生们。

任中央大学农艺系主任及教授时,他每讲一种作物,就将国内外产销情况作对比,指出我国受封建束缚、外强侵略,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农民遭受压迫剥削,天灾人祸频繁的痛切现实,激发学生爱人民、爱科学的情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还经常将报纸上报道的抗日前方消息讲给学生听,激起广大青年关心民族危亡、抗日救国的热情。他以各种形式支持学生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还亲自参加了“一·二五”“五二〇”学生运动,多次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帮助进步学生躲避追捕。

他关心青年成长,尽其所能解决学生困难,深受学生敬重。他帮助学生解决工作问题,特别关心爱护那些离家求学甚至流亡在外的学子。1942年夏,学生毕业之际,因病在家休养的金善宝在学生的搀扶下来到学生中间,反复叮嘱大家,不管今后生活道路如何崎岖坎坷,千万不要放弃和荒疏自己的专业,满怀深情地勉励大家要热爱农业、珍惜青春,为祖国增光添彩。

在教学上他更是以身作则,相信身教重于言传、理论不能脱离农业生产实际。除了课堂讲学外,在农场实习、教学实验和生产实习时他经常到场指导,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握锄头和镰刀,示范小麦杂交技术,讲解小麦的不同品种和特性。

“科教兴国是我青年时代的理想,也是我毕生的追求。”金善宝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农业科学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为中国农业科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他所培养的学生或在中国农业科学和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或在各省份的农业管理部门担任领导骨干。他们肩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为发展中国农业科技、教育和促进农业生产而奋力拼搏,如中科院院士、著名小麦细胞遗传学家、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的八倍体小黑麦创造者鲍文奎等。

1997年6月26日,金善宝与世长辞,享年102岁。

这一个世纪,是变革的世纪。百年风云变幻,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亲历巨大社会变革的金善宝怀揣农业兴国梦与拳拳爱国心,矢志不渝地投身农业科学研究,为祖国农业的进步和振兴中华的美好愿景奋斗终生。

这一个世纪,是拼搏的世纪。金善宝一生致力于小麦科学研究,以扎实的农业科技研究理论与实践经验、敏锐的科研方向感、反思与批判精神和战略性的眼光扎实推进小麦培育工作。从选育“南大2419”“京红号”等良种,到率先开展中国小麦的分类和品种资源的科学研究并发现“云南小麦”,再到通过革新技术实现“南繁北育,一年三代”,金善宝始终走在中国农业科研的前列,作为领路人和开拓者,打通小麦培育的科研气脉,留下无数小麦科学论著,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学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金善宝一心为民、爱国爱党的赤子情怀,坚持真理、勤奋求实的科学精神,耿介廉正、刚直不阿的高尚品德滋养着几代农业学人。他用一个世纪的璀璨人生,在中国农业、中国小麦科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金光闪闪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