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5月30日晚间,傲农生物(603363.SH)一则减持公告引发了近一个多月以来第三次跌停。
生猪养殖业还处于低迷期,此公告一出,市场情绪低迷。5月31日,傲农生物竞价阶段股价大跌,开盘后跌停。
当日午间,傲农生物连忙发布利好消息稳住股价,称已与战略投资者厦门某大型国企沟通好初步的协议转让意向,并进一步深化双方在供应链采购业务方面的合作。另外,傲农投资和实控人吴有林均也放缓了减持步伐。
对此,傲农生物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本来公司只披露减持公告,但没想到对市场影响有点大,股东决定作一个澄清说明,“后续如果签了协议,会及时披露公告。”
不过,澄清说明未能成功拉升股价。截至收盘,傲农生物封住跌停板,报8.61元/股,今年以来跌幅33.2%。
一个多月来的第三个跌停减持公告显示,傲农生物控股股东厦门傲农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傲农投资”)、实控人吴有林和其弟弟吴有材在未来6个月内拟减持傲农生物股份合计不超过8789.9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09%。
其中,傲农投资、吴有林拟通过协议转让或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8710.5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吴有材则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79.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09%。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该公告披露日,傲农投资、吴有林、吴有材及其一致行动人厦门裕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傅心锋、张明浪、郭庆辉合计持傲农生物4.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53.52%。也就是说,傲农生物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此次拟减持其持有的傲农生物近2成的股份,减持比例不在少数。
傲农生物称,傲农投资和吴有林减持是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改善控股股东、实控人的财务状况,降低股票质押风险。
时代财经以该公告当天傲农生物收盘价9.57元/股计算,傲农投资和吴有林此次减持套现约8.34亿元。
巧合的是,与此同时,傲农投资和吴有林拟向傲农生物提供不超过5亿元的无息财务资助,为了帮助傲农生物日常运营及流动资金的周转。
尽管如此,减持公告一出,傲农生物股价还是迎来了跌停,以致于其连忙在午间发布利好消息稳住股价。
傲农生物公告称,截至目前,已与战略投资者厦门某大型国企沟通好初步的协议转让意向,傲农投资拟向其协议转让不超过6%股份,并由该国企向傲农生物提名一名董事,同时进一步深化其与傲农生物在供应链采购业务方面的合作。另外,关于大宗交易减持,已与另一家国有产业投资机构沟通好大宗交易意向。
关于减持计划,傲农投资和吴有林减小了力度,调整成合计拟减持不超过740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8.5%)。
不过,澄清说明未能成功拉升股价,截至收盘,傲农生物封住跌停板,今年以来跌幅33.2%。这也是傲农生物近一个多月以来的第三次跌停。
4月下旬,在股吧、雪球等股票社区中出现关于傲农生物资金链出问题、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的传闻,引发投资者关注,傲农生物于4月21日和4月24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偿债压力较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傲农生物资产负债率达83.12%,在27家猪企中排第4。前面是正在预重整阶段的*ST正邦(002157.SZ),以及正虹科技(000702.SZ)、天邦食品(002124.SZ),资产负债率均在80%以上。
并且,傲农生物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较强,近期偿债压力较大。2023年一季报显示,傲农生物流动负债121.02亿元,占总负债78.47%,排在上市猪企第8,高于同期同行业该指标平均值69.49%。
同时,傲农生物一季度流动比率为0.44。流动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当企业流动比率小于1时,通常说明其偿债能力较为困难。
数据来源:Wind
时代财经查询上海票据交易所,网站显示,截至4月30日,傲农生物尚未出现商票逾期情况。
图片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至于股票质押方面,今年以来,傲农投资、吴有林也有多次部分股份质押及解除质押的动作。
傲农生物最新披露,截至5月19日,傲农投资、吴有林、裕泽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傲农生物3.31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70.94%,占公司总股本37.97%。
曾任职于饲料龙头大北农(002385.SZ)的吴有林,2011年出来“单干”成立了傲农生物,一度跻身胡润百富榜。以饲料业务起家,傲农生物仅花了6年时间就实现上市,因此也被称做饲料界“黑马”。
近两年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寒冬,傲农生物盈利能力明显恶化。2021年,傲农生物出现首亏,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合共亏损超25亿元。
今年一季度,傲农生物营收同比增长15.95%达48.18亿元,扣非净亏损2.49亿元,基本每股亏损0.21元。
傲农生物也是2022年10家不现金分红的猪企之一。
5月26日,傲农生物召开2022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会上,傲农生物表示,近两年来受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影响,以及公司养殖规模效应和效率尚未完全体现,同时近年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负债率有所上升,公司需在资金储备与现金流管理方面更加谨慎,需要储备充足运营资金为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