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苑基荣 王冬】2023年以来,伴随着美国开始在科技产业链上加速向印度倾斜,印度总理莫迪力推的“印度制造”全面发力。为配合美国产业政策,印度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科技代工行业合作加速推进。这令本已遭受不少“刁难”的在印中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企业被迫选择撤出。

从阿里到TikTok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2月10日,孟买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新加坡电商私人有限公司以每股642.74卢比价格出售2143万股印度最大数字支付公司Paytm股票,交易总额约合1.67亿美元。1月份,阿里巴巴曾出售Paytm约3%股票,约合1.25亿美元。2月10日的交易后,阿里巴巴已清仓所持有的Paytm的所有股份。

路透社报道称,自2020年印度对中企投资施加限制开始,阿里巴巴已经逐步撤出在印度的投资。2021年初,阿里巴巴将印度线上杂货零售平台BigBasket股份出售给了塔塔集团。2022年5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清空Paytm Mall所有股份。2022年11月,蚂蚁集团据称又卖掉印度美食推荐平台Zomato约3%股份,交易额约2亿美元。印度《经济时报》一份报告称,在被印度政府禁止三年后,TikTok已经关闭了印度办公室,遣散了所有员工,大部分员工被转移到公司在巴西和迪拜的公司。

印度吸收国际制造业投资的同时,其针对性政策令在印中企持续承压。图为印度街头中企广告。

中印越电子(手机)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阿里巴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在印度投资的轻资产企业,能够迅速撤出印度。然而,小米、OPPO、vivo等重资产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面对印度政府的打压,这些中企艰难维持在印度的运作。《环球时报》曾尝试采访这些企业在印度业务的负责人,均以“问题敏感”为由被婉拒。

杨述成表示,目前在印中资企业已经到了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其了解,印度驻华使领馆严格控制签证数量,这让大量在印度有业务的中国人无法赴印。其次是印度持续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包括对在印度有工作签证的中企管理层的税收进行检查等。自2015年以来,很多中国企业在印度重资产投入比较大,目前这些企业多处于尽力守住目前投资的状态。有传言,一些品牌和供应链有在印度减产的计划,甚至一部分中小企业已选择撤回中国。

印度兰迪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深圳兰迪律师事务所海外投资业务部负责人黄学杉对《环球时报》表示,印度对中资不友好的政策从2019年起已持续至今,这增加了中企投资印度的难度和运营成本。去年6月出台的对新任命的中国籍董事进行安全审查的政策,为中资企业设定了一道高高的门槛。很多中资企业因为高管无法到印度实地管理,业务陷入困境。一旦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印度政府从经营合规、税务合规等方面进行联合执法和打击,容易让企业陷入“内外交困”的情况,这令任何在印度投资的巨头企业都无法承受。

近期阿里出清Paytm股份可能也是考虑了以上因素,但蚂蚁集团在Paytm仍然持有25%的股权。就已在印度投资的企业而言,面对印度这样巨大的市场,唯有持续关注印度政府的政策动向,不触碰合规的“红线”,同时做好印度企业的内部管理的可行性计划和安排,方能守住目前投资。印度如此长期针对中资企业,打压、拒绝中资投资,在大部分国家都在引进外资的大背景下,显得与世界主流格格不入。

2023年,印度对华企业持续加码打压。据《印度教徒报》2023年1月21日报道,印召开第57届警察局长会议,重点讨论中国商业实体对印影响。

同时,印度情报部门持续调查中国商业实体在印活动,为此专设“中国协调中心”。印度情报机构的一份评估文件宣称,中国商业实体在印活动的主要目标为“思想影响、经济控制、数据获取、间谍活动、瞄准科研人员以损害创新和知识产权”。

一些制造业投资在选择印度

印度近日举办北方邦全球投资者峰会,印媒也报道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成果:美国波音公司将在印度投资约20亿卢比建立一个物流中心;雷诺-日产联盟将在印度金奈工厂投资6亿美元生产新车型;马来西亚铜管制造商Mettube将在印度建立一家制造厂。

同时,印度还在加大与中国台湾企业,以及韩国企业的科技产业合作。中国台湾企业群创光电2月14日发布公告称,基于印度及新兴市场长期业务发展考量,印度大型跨国集团Vedanta及其子公司Vedanta Displays Limited协助群创在印度创建TFT-LCD显示面板前后段生产据点。

台湾的行业协会和印度半导体研究机构近日召开视频会议,就双边半导体研究技术可能的合作问题进行交流。双方2022年以来就举行数次会谈。成立四个小组,意图创建一个半导体中心、培训该行业所需的高度专业化人才、一项双边投资协定和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今年1月,印度还同韩国讨论了在新兴技术领域合作的机会。

有分析认为,海外制造业投资流向印度,一方面是企业看中印度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同美印持续加大科技合作的背景密不可分。

据路透社报道,美印两国近日启动“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该倡议具体内容包括在国防方面的合作、建立具有韧性的半导体供应链、在太空领域的合作等6大项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2月表示,美国正考虑推进与印度在芯片制造上的合作。她透露,她预计将在3月与多名美企首席执行官一同访问印度,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华尔街日报》2月1日称,拜登政府官员已与印度官员代表团和美国行业高管举行会议,寻求促进在印技术发展投资,这是美国打造中国替代选项的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

印度的“逻辑”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印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金英1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全球产业链正脱离经济发展的一些规律,开始受到经济发展之外的国际地缘政治影响。

陈金英认为,印度在发展经济过程当中有一种特征,就是认为经济发展并不纯粹是市场的事情,一旦发现某些资本或者是某些领域“威胁”到国内的产业,就会以政策的方式进行干预。最明显的就是近年来针对中资企业。“虽然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并不排除其他国家成为印度政府下一个‘处理’的对象,因为只要有这样的一种市场干预‘逻辑’在这里,就可以针对任何一个他认为有可能威胁到印度本土经济发展的对象。”陈金英这样分析道。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印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为机械、化学产品、贱金属、矿物产品、纺织原料,中国的电子产品、运动器材、文教用品、玩具灯具等也与印度民众的日常生活绑定。印度相关产业链的人士大多都乐见并支持中印关系改善,以便为两国今后更加便利的经贸往来创造宽松的政治氛围。在他们看来,莫迪政府“印度制造”计划虽得到美日欧等的大力背书,但上述国家的支持不足以助印实现梦想。即便美国也无法与中国“脱钩断链”,遑论印度。他们认为,中印最新经贸数据创历史新高,印自华进口中间商品、元器件规模尤其巨大,这表明印工业化程度越深,就越离不开中国,越需要与中国在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