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日前表态将向土耳其和叙利亚再提供 1 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以帮助这两个国家应对这场已造成 46000 多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毁灭性地震,但这仍无法掩盖华盛顿的虚伪。因为,美国对叙利亚长期实施经济制裁所带来的严重人道主义灾难在一场破坏性极强的大地震下显露无遗,而且美国还拒绝解除对叙利亚的所有非法单边制裁。

经济制裁与战争及外交谈判一样,是解决国家间争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很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看来,通过限制、损害、剥夺被制裁方的经济权益虽然比采取外交施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要高,但比发动一场战争的成本要低。因此,经济制裁作为一种对外政策工具常常被运用于追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军事与安全利益、文化利益等多重复合利益,并被认为是一种比外交手段更有效、比军事手段更人道的对外政策工具。

自上世纪以来,作为非武力强制性经济限制措施,经济制裁被西方广泛地运用于国际争端解决的过程中。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政策制定者看来,经济制裁的运用有其实用性和灵活性优势。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常常挥起“制裁大棒”,借此手段来迫使被制裁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上做出妥协。纵观经济制裁史,美国是发起单边制裁最多的国家,由美国发起及参与的制裁行动数量约占全球经济制裁总数的三分之二,且这一记录仍在不断被刷新,截至目前世界上近40个国家遭受过美国的制裁,全球一半的人口受其影响,部分长期持续的经济制裁更让一些国家和地区遭受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必须看到,经济制裁是小国尤其是饱受战乱摧残下弱国的噩梦。冷战后经济制裁的实践表明,针对小国的经济制裁所造成的负面后果有时甚至不亚于一场战争。从1990年开始,在西方主导下,联合国对伊拉克持续14年之久的制裁导致173.2万伊拉克人因缺医少药和营养不良而死亡,伊拉克人民长期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扰,儿童营养不良现象极为普遍。此外,对南斯拉夫长达十年的经济制裁也导致该国国内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一倍。

难以回避的人道主义灾难促使国际社会开始对经济制裁进行人道主义的评估和反思,制裁发起方在追求制裁效用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其可能带来的人道主义负面影响,因为在整个经济制裁过程中最为直接的受害者更多是那些无辜的普通民众。同样,美国对叙利亚所采取的一系列长期性经济制裁措施,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叙利亚广大无辜的普通民众,这其中最突出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经济制裁本身是一种强制性手段,但相比军事手段而言,运用经济制裁的潜在意涵还是希望借助这一手段达到“制裁目标的实现要低成本,制裁造成的后果要低伤害”的理想目标。所以,任何一起经济制裁无论发起方是谁,无论发起的理由如何,是否合法,无论最终是否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制裁目标,一旦经济制裁给目标国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那么制裁发起方就必然会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其制裁的所谓“正义性”“正当性”将荡然无存。

美国毫不顾及叙利亚常年饱受战乱之苦,长期对其实施多轮严厉的经济制裁,甚至对于一些关乎生计、民生的领域和商品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全面禁运,通过让叙利亚民众承受巨大的代价来提高其制裁效果,实现其政治诉求,这已经有违国际社会的道义。因此,美国应深刻反思对当前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的适用性,尽快解除相关制裁,以减轻无辜叙利亚受灾民众的痛苦和伤害。(作者是清华大学海外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