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成都2月26日讯(记者 年巍)以“数字引领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2月25日在成都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

数字碳中和认知中心公益平台筹备启动仪式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本次论坛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及四场平行分论坛。分论坛以“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 数字生活”“数字碳中和投融资与高质量发展”“数字碳中和区域发展”为主题。在主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发布了四项重要成果:数字碳中和认知中心公益平台筹备启动,《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案例研究报告》“出炉”,“2022 数字碳中和案例征集活动”成果和“碳减排数字账本”公布,为数字空间绿色低碳行动轮值单位授牌。此外,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数字空间绿色低碳行动成果展”同期举办。

本次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进行,线上通过元宇宙“N世界入口”,1∶1复刻论坛线下场景,打造沉浸式参会体验。

探索数字化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杜祥琬发表视频演讲。(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如何聚焦绿色低碳前沿发展趋势,运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资源优势,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主论坛邀请四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杜祥琬发表了视频演讲。他认为,数字化对提高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他表示,“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下一步,如果把能源强度再降下来,从现在的1.5倍降至1倍,意味着我们每年消耗的煤炭将减少十几亿吨。”

“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数字孪生——观测数据以及模型的融合,为预测未来的环境和气球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在现场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暴露组学和多组学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学习,可以为我们揭示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保护我们有重要的作用。”

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任福继表示,先进智能可以部分或者大部分克服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局限性,特别是能源消耗。他认为,实现双碳目标,要基于先进智能的理念技术革新,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

至于为何要走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协同融合发展之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认为,这是抓住和引领新科技新产业革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还可以培育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更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在数字生活中倡导绿色低碳

“绿色低碳 数字生活”分论坛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如今,电子商务、在线医疗、线上办公、远程教育、公共交通出行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在“绿色低碳 数字生活”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数字化如何助力公众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进行了深入探讨。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表示,宣教中心将大力开展气候友好型社区建设、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治理塑料污染、低碳交通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点滴之间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促进绿色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院长林翎认为,绿色消费既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要,又满足生态环境健康发展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支持绿色消费的碳普惠标准化建设。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表示,中华环保联合会一直以来围绕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发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国环境事业发展。未来,他们将继续联合更多力量,创新驱动,数字引领,合作共赢,带动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绿色低碳发展中来。

绿色化已成投资市场的聚焦赛道

“数字碳中和投融资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碳排放变化所带来的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众多领域的结构性改变,不仅需要百万亿级的新增投资,还需要推动千万亿级的存量资产从高碳向低碳安全转型。在“数字碳中和投融资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多位嘉宾就相关领域的投融资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以《数字碳普惠,助力碳中和》为题,探讨了如何以数字化创新碳普惠,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亚行(ADB)合规委员会前主席唐丁丁以数字经济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投融资实践,阐释了数字化如何赋能碳达峰碳中和。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认为,经济活动是一个价值创造、转化和实现的过程,也是市场主体生产、管理和经营的过程。数字经济时代,市场主体的数字化发展体现在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经营和数字化管理的全周期,这会大大缩短经济活动闭环迭代周期,大幅增加经济活动并行推进能力。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指出,绿色化已经成为投资市场的聚焦赛道,投资价值不断凸显,产业规模和未来减排空间极具想象力。“作为国家级基金,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始终关注着数字碳中和领域,特别是前沿技术带来的新突破,愿为其技术改进提供支持,从而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