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银行总部入口。美国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当天遭金融监管部门关闭。新华社发(李建国 摄)

东北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受访者供图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受访者供图

据新华社报道,硅谷银行爆雷倒闭两天后,美国又一家银行签名银行12日被监管部门关闭。3天内,美国相继发生银行倒闭事件。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12日说,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关闭,其核心问题在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持续上调利率,而非技术企业问题。

硅谷银行的倒闭引发了全球市场关注。这一事件将如何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以及科技投资机构?对银行业未来的风险防控将带来怎样的启示?新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东北证券(000686)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

付鹏:暂不会导致风险大面积蔓延

3月13日,付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硅谷银行倒闭暂不会导致风险大面积蔓延,大概率也不会影响到美联储货币政策。

硅谷银行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负债端

付鹏指出,硅谷银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发展过程中,也在逐步地探索经营核心商业模式。在经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很多类似硅谷银行的小银行都出现过倒闭的情况。

硅谷银行在当时也遭受过重创,但危机过后它依然沿着原有的特色产业链经营。

2000年美国现代服务法案后,整个美国银行界混业开始成型。硅谷银行也形成了标准的服务于单一产业链的金融集团,因此硅谷银行的核心商业服务模式和客户相对单一。

在硅谷银行所在的整个金融集团业务中,一端可以对客户进行跟投,还可以将跟投企业逐渐转化为硅谷银行的客户,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也可以通过硅谷银行进行对接。硅谷银行在这个类似闭环的商业模式中逐渐发展壮大。

过去十年,在全球整个风险投资领域,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的追求导致了高估值水平,为硅谷银行的这种商业模式带来较好的回报,但弊病也随之而来。

付鹏认为,在负债端,硅谷银行过度依赖于风险投资。过去一年多,随着美联储利率水平不断提高,整个全球金融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出现了大幅度缩水。

在硅谷银行原来模式中,依赖于科创型客户的存款出现巨大的缩水,负债端的问题导致硅谷银行越来越无法支撑资产端。由于硅谷银行的客户群体过于单一,服务对象的风险高,因此在抗风险能力上较差,尤其是产业客户端出现较大问题的时候。

在资产端,硅谷银行的贷款一部分为风险投资提供过桥资金,还有一小部分投向了非常早期的初创企业,由于目前初创企业面临的宏观大环境较差,因此这部分资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此外,资产端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为已经成功的科创企业人员提供了房贷,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迹象,因此这部分资金也有资产质量下降的可能性。

付鹏提到,硅谷银行的问题去年就已经暴露出来了。目前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硅谷银行的处置方式是合理的,对于阻断风险进一步蔓延有一定的作用。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措施排除了硅谷银行存款人付出代价的可能性。

但是硅谷银行的股东和高管仍要为其破产付出巨大的代价,从媒体报道中发现,硅谷银行的管理层或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而且可能存在着明显的经营决策失误。

付鹏指出,目前来看,硅谷银行的客户群仍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未来是否有资金愿意接手硅谷银行重新经营,还是未知数。

大概率不会影响到美联储货币政策

硅谷银行的倒闭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市场担忧情绪。与硅谷银行类似的美国中小银行在美联储持续加息浪潮中同样岌岌可危,美联储是否会因此暂停加息的步伐?

付鹏认为,硅谷银行的问题大概率不会影响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硅谷银行的商业模式有其特殊性,估计它的倒闭不会导致风险大面积蔓延,因此美联储也不会因为一两家银行倒闭破产就去调整货币政策。

由于美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来自全球各个领域,因此硅谷银行倒闭所带来的风险投资资金损失,对于美国普通居民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

美联储加息主要的参考指标依然是美国整体的经济状况和通胀情况。而美联储的加息是否会引起美国中小银行倒闭潮的确值得关注,但如果仅是美国银行业中的个别现象,恐怕难以撼动美联储加息的进程,对于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冲击不大。新京报记者 张晓翀

刘晓春:银行应管理好资产负债结构

3月13日,刘晓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应管理好资产负债表,避免资产负债来源过于单一。

美国加息不断引出硅谷银行隐忧

美国硅谷银行是一家极具特色的银行,其主要业务集中于为科创企业和科创类风投公司服务。正因如此,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异于其他商业银行。在刘晓春看来,正是因为其没能完全理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当中的问题,最终酿成此次倒闭事件。

刘晓春认为,硅谷银行在信贷风险把控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好,目前其资产质量相对优质。而从负债端来看,硅谷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其企业客户的活期存款,其中一般存款占到近90%的水平。同时,硅谷银行配置了大量的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如国债和资产支持证券,这些可以随时抛售的资产对于银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流动性保护。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底到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银行的存款增加了5.40万亿美元。该行拥有1200亿美元证券资产,包括持有到期投资中的913亿美元MBS和261亿美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远超740亿美元的贷款总额。美国接二连三的加息则让其资产负债表中的隐忧不断显现出来。

刘晓春指出,按照常理而言,硅谷银行原本不至于最终走向倒闭。但其配置的国债及资产支持证券等资产,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巨大,在加息的过程中的变现能力受到影响。同时,硅谷银行在处置资产时仅简单抛售,最终酿成危机。

此外,刘晓春还认为,硅谷银行的客户过于集中在科创类企业中。而美联储不断加息对科创类企业的资金来源亦造成了影响,因此客户不得不提取存款用于自身经营中,这对硅谷银行负债端形成压力。同时,此次危机还叠加了恐慌性挤兑,最终导致了硅谷银行的倒闭。

“硅谷银行的负债端结构本身存在问题。”刘晓春表示,在其庞大的存款中,仅有60多亿元是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一比例过低也导致了其资产端的不稳定性。

银行应防范资产负债来源过于单一

当前,我国中小银行都在寻求差异化竞争,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特殊客户群体,并形成差异化竞争。聚焦于科创企业的硅谷银行则为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亦敲响警钟。

刘晓春表示,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说,除了把控好银行的信贷风险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好资产负债表,如何防范外部市场带来的风险。硅谷银行的信贷风险把控较好、其投资的债券等资产本身已不存在问题,但最终却出现了风险。其问题就出现在了没有有效管理好其资产负债表。

“当银行面对集中类型的客户时,又应如何把控这类客户对银行带来的影响。”刘晓春指出,对于我国中小银行来说,不仅要有特色的客群,在负债端不仅要有对公客户存款,亦要有个人储蓄存款,以此来丰富负债结构,防范风险的出现。

此外,刘晓春还认为,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如何调动风险投资的积极性、更好地来支持初创企业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银行除了传统的放贷业务之外,刘晓春指出,亦可以借鉴硅谷银行成功之处,通过与风投等行业的合作,来支持科创企业的发展。尽管这无法在我国成为主流业务,但亦可以在一些区域、部分银行进行尝试。

“在服务高新科技企业方面,不必单独成立专门银行,而是利用已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来进行探索反而效果会更好。”刘晓春表示,这亦是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给中国银行(601988)业发展带来的反思。 新京报记者 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