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高 莘 潘晓彤 马梦阳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伴随着1月8日中国优化出入境政策的正式实施,国际商贸人士企盼已久的对华商务往来即将迎来大规模重启。对于常年往返于非洲各国与中国南方的商贸中心之间的中非贸易商们,2023年是中非民间商贸的“重启之年”。《南华早报》近日援引肯尼亚进口商和小商贩协会首席执行官塞缪尔·卡兰贾的话称,越来越多的非洲贸易商正计划回到中国,与供应商开展新合作。东非托运商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吉尔伯特·兰加特称,疫情凸显了中国对全球贸易的重要性。

2022年1-11月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15.3%。图为青岛港(601298)装载运往非洲的汽车。 (视觉中国(000681))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据“非洲新闻网”报道,在多哥,商人们对于能够重返中国十分高兴。报道称,多哥这个国家的产品有近2/3都来自中国。疫情前,当地贸易商阿卜杜勒和他的兄弟一年内要去中国出差3到4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令他们不得不想出替代方案努力保持同中国供应商的联系。“当中国对出入境政策严格限制时,我们会通过Whatsapp或微信订购商品。我们会发送样品需求并收到一些回复,但因为不能亲自前往,有时候收到的产品质量很不好。以后我们终于可以去中国购买优质产品而不是‘假货’。”“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我们可以回到中国检查订单,并自己寻找想要的东西。这对我们贸易商来说是个好消息,”另一位贸易商补充道。

《南华早报》认为,社交媒体和其他电子商务渠道已成为中非贸易的重要工具。总部位于南非的国际跨境贸易商协会主席丹尼斯·朱鲁表示,该协会的许多成员已经转向在线购买。朱鲁说,在线平台让从中国购买商品变得更加容易,“网上购买更便宜,贸易商也能削减成本。”朱鲁认为,中国优化出入境政策将能吸引更多游客和学生。

坦桑尼亚达雷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希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正在恢复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全球贸易往来,这对拉动全球经贸和复苏,使全球尽早走出疫情的阴霾功莫大焉。“尤其对非洲,恢复与中国的正常贸易交往更为重要,这对非洲商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应该认真抓住。”

中国商人盼重返非洲

正在吉布提出差的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1月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3年因为疫情,国际人员流动受阻,导致中非商务人员交流萎缩,尽管网络平台起到补充作用,但是建立互信还是需要面对面。

何烈辉表示,疫情以前,中国日常民生产品,如鞋子、衣服、布料等已经在非洲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因为2020年以来各国封控、航班熔断,加上运费猛涨,企业人员往来不方便,国际贸易受阻,很多商品库存在封控期消耗光了。尤其是2021年海运费用猛涨,从中国过去的集装箱运价上涨10倍,挤压掉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

何烈辉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尽快重返非洲。“现在的政策优化给我们创造了很大机会。中国产品在非洲还是很有优势的。在去年12月26日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不到12个小时后,津巴布韦旅游部门打电话给我,希望马上组织中国游客到当地旅游。”何烈辉表示,这证明非洲国家很关注中国政策。此外,许多来自南非、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的非洲客户希望在今年的2月—3月就能到中国采购。

在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核心区坐落着中港皮具城,这里集聚着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皮具厂商,并吸引着来自国内外主要市场的采购商。林彩雪是广州意菲达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做非洲业务已经近10年,主要向非洲市场出口女士箱包、皮带等商品,目前非洲市场业务额占公司总业务额的15%—20%。

据她介绍,面向非洲的出口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客户直接采购和贸易公司三种途径。2020年前,非洲的直接客户每年会根据时尚业的节奏来中国4次左右,疫情后虽然业务总量没有减少,但是直接客户采购的份额却下降了。“最近,非洲客户和我们的联络多了起来,他们会询问我们,现在中国疫情情况怎样,春节前何时放假、何时开工,现在有没有现货,新款何时上等问题。他们在2023年来中国的意愿很大,而我也有去非洲市场调研的想法。”林彩雪告诉记者。他们的皮具主要出口非洲的尼日利亚、埃及、南非等国家,面向中高端细分市场。据林彩雪介绍,疫情期间,非洲客户也会向东南亚国家找替代的供应商,但是高端商品还是中国的品质更好。看好非洲的人口规模和对中国物资的需求程度,她计划将非洲市场业务份额提升到30-40%以上,“随着非洲的经济发展,更多的需求将会从大城市延伸到小地方”。

广州唐旗外贸服装城的商户广州碧绿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假发研发、制造、出口的企业。总经理李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主要向欧美和非洲市场出口假发。“过去3年人员往来不畅,倒逼非洲商人将业务模式转到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站,养成了国际网购的习惯。”李科向记者介绍他观察到的变化。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优化,很多非洲朋友说想来中国。李科说,2023年很多非洲朋友到中国是想来中国亲自体验一下商业环境和模式。

李科此前已开始在赞比亚、乌干达、加纳等非洲国家派驻工作人员,主要是为了做好本土化服务。他认为,非洲仍然是一片蓝海市场,“我非常看好中非贸易,特别是中国一直在帮助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人才培养,随着非洲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高技能的中国人才到非洲发展。”

中非商贸后劲十足

“中非民间商贸往来活力强,并且呈现出发展迅猛的一个态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蓝庆新1月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创新型贸易方面,中非民间商贸往来做得很好,比如跨境电商直播、海外厂建设等。这些新的贸易方式更加灵活,而且增长很快。

蓝庆新表示,中国商品对非洲来讲是物美价廉的。往年像义乌小商品市场等都会吸引很多非洲商贸人士前来购买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小批量、多种类,能够满足非洲人民多样化的需求。中国供应链的韧性比较强,能够满足中非间比较灵活的贸易模式需求。同时,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推进,以及跨境电商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对非洲特有的商品供应链。

过去3年中,中非贸易因商业往来遇阻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目前仍保持活力。2022年上半年,中非贸易额达1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6.6%。蓝庆新表示,2023年中非贸易亟待解决的主要是物流和人流的通畅问题。同时,通过中国制度型开放,不断降低贸易成本,来满足非洲的需要。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回归常态,中非间商贸活动也会重获活力,包括物流和人流之间往来都会有所增加。

何烈辉认为,入境政策调整优化后,非洲市场的招商重点发生一些变化,疫情让非洲国家意识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首先要解决的是老百姓(603883)日常生活问题。因此,他们的招商方向从跟随世界潮流转向对制造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特别对关系民生改善的制造业非常看重,这都是中国企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