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宝钢的故事1

#改革开放后的技术引进

主要内容:

1、宝钢的地位。

2、如何建设宝钢——宝钢设备的制造分工?

3、宝钢建设结果如何?

4、宝钢建设的意义。

 

500

 建设宝钢是改革开放后对我国钢铁工业和经济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

为什么这么说?

 

从投资规模上看,宝钢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单一工业项目。

宝钢一期和二期工程共计划基建投资301.7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47.8亿美元的外汇资金。

1978年中国的全部财政收入才874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只有108.9亿美元(当时尚处于逆差状态),国家的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全国的基本建设总投资451.9亿元人民币。

宝钢的投资规模,相当于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需要的外汇等于1978年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

宝钢的投资相当于前三十年国家对钢铁工业总投资的一半左右!

500

工业化需要天量的资金,从宝钢的投资规模即可略见一斑。

这还只是一个项目。

1978年中国的人口规模是10亿左右,相当于平均每个人要掏出30块钱才能建起宝钢。

 

从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看,宝钢是中国一次建成的生产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是当时中国技术装备最先进的钢铁企业。

宝钢一期和二期建成后生产规模达到650万吨,是中国一次建成的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苏联援建的鞍钢设计生产规模是320万吨钢。

宝钢是中国第一家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1999年粗钢产量达到1098万吨。

宝钢的主要产品是无缝钢管、热轧板、冷轧板,这些都是当时国内急需且大量进口的钢材产品。

宝钢建设引进的技术装备,基本技术水平达到了70年代后期的水平,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水平。

当时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是鞍钢,建国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粗钢产量在1978年才达到686万吨,主要的生产设备仍是50年代的水平。

 

宝钢的建设持续了二十多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将宝钢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煤东运新铁路通道并列为我国跨世纪特大工程。

500

宝钢项目的内容

 

宝钢项目包括了哪些具体项目?

 现代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三部分:炼铁、炼钢和轧钢。

通常来说就是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轧机成材。

 

炼铁:包括高炉、烧结机和焦炉;

炼钢:转炉和连铸机(或者铸锭设备+初轧机);

轧钢:成品钢材生产设备,包括各种轧机。

 

宝钢项目包括:

1、炼铁系统:2座4063m3高炉,4座2*50孔焦炉,2台450m2烧结机;

焦炉和烧结机生产高炉的原料焦炭和烧结矿,每座高炉的年产量是325万吨。

2、炼钢系统:3台300吨氧气转炉、一套1300mm初轧机、连铸机;

每座转炉的年产量在220万吨左右。

连铸机是将炼好的钢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钢坯,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3、轧钢系统:140mm无缝钢管连轧机、2050mm热连轧机和2030mm冷连轧机。

无缝钢管轧机的设计年产量是50万吨,热连轧机的设计年产量是320万吨。

4、辅助设施:自备电厂、原料码头、成品码头、原料堆积场、成品仓库等。

 

整个项目计划年产生铁650万吨,粗钢671万吨,钢坯604万吨。

其中供应上海各个钢铁厂的钢坯232万吨,热轧钢板320万吨,无缝钢管48万吨。

 

宝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国家经济困难,整个项目被分为一期和二期。

一期包括1号高炉,2座2*50孔焦炉,1台450m2烧结机,3台300t转炉、140mm无缝钢管连轧机和1套1300mm初轧机,以及其它配套项目。

二期包括2号高炉,2座2*50孔焦炉,1台450m2烧结机,连铸机,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

 

一期项目的重点是炼铁和炼钢生产系统,只有无缝钢管轧机一套成品轧机;

二期项目除了再建一套高炉生产系统外,重点是连铸机和两套钢板轧机。

 

宝钢项目的设备制造分工

 

钢铁工业的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制造设备的能力,二是操作设备的能力。

特别是制造设备的能力,是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核心!

因为钢铁工业的生产极度依赖设备,甚至可以说设备决定了企业的技术先进程度和能够生产的钢材种类。

如果没有设备基础,再优秀的技术人员也无法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

 

钢铁工业是否强大,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核心是钢铁工业设备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看哪个国家能制造出最先进的高炉,能够制造出先进的钢板轧机和无缝钢管轧机!

 

高炉设备:

1号高炉是由日本新日铁公司总承包,属于交钥匙工程,国内企业没有参与制造。

2号高炉由中国冶金设备总公司、重庆钢铁设计院共同承包,由重庆钢铁设计院负责炉体设计。其中部分设备引进技术或向国外购买,大型鼓风机从国外购买。

2号高炉的炉顶设备更先进,是从卢森堡引进技术制造的无料钟炉顶。

2号高炉不仅是设备大部分由国内制造,而且总体设计也是由重庆钢铁设计院负责!

烧结机:

宝钢一期450m2烧结机由日本新日铁公司委托日本日立造船公司承制。

宝钢二期450m2烧结机由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总承包,并安排由沈阳重型机器厂等国内企业与日立造船公司合作制造。

烧结机柔性传动装置由法国督兰公司提供,点火炉装置由日本川崎制铁公司提供,一次、二次筛子由上海冶矿厂与川崎制铁公司合作制造。

 

大型焦炉:

宝钢一期6m焦炉共2座4组,每组50孔,由日本新日铁公司设计制造。

宝钢二期再建2座4组50孔6m焦炉,由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总承包。

其中焦炉本体由鞍山焦耐院设计,炉门炉框等设备按鞍山焦耐院图纸由邢台冶修和江都机械厂承制,装煤车、拦焦机、推焦机等关键设备由大连重型机器厂与住友重机联合设计、合作制造,设备全部由大连重型机器厂承制。

为节约能源,2号焦炉采用干熄焦方式,并建设4台余热锅炉生产蒸汽。

连铸机:

宝钢1900mm板坯连铸机由日本日立造船公司总承包。

按照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原则,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与日立造船公司签订合同,日立造船公司与宝钢签订合同,日方对全套设备的制造质量及交货进度负责。

在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的安排下,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作为连铸机技术牵头和负责单位,全面参与1900mm板坯连铸机的联合设计,并取得了全部关键技术诀窍。

大连重型机器厂承制连铸平台以上设备,以一重为主承制连铸机的核心设备—结晶器和扇形段;上海东风机器厂、西安冶修厂参与制作一部分板坯精整区等设备。

 

热连轧机:

2050mm热连轧机由联邦德国西马克公司总承包,国内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

2050mm热连轧机是宝钢建设中最关键的项目,它既是成品轧机,又是向2030mm冷轧机提供坯料,保证冷轧产品质量的关键轧机。

这套轧机由第二重型机器厂承制粗轧区设备,第一重型机器厂承制板坯库、精轧区及卷取区设备,沈阳重型机器厂承制精整区设备,太原重型机器厂承制冶金起重设备,哈尔滨电机厂承制大型电机,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负责电控传动,通用公司负责水处理设备。

 

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作为西马克公司的合作伙伴,派出各合作制造厂的大量设计、生产技术人员去联邦德国培训,进行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工作。

中方各制造厂共承担设备总重约40%合作制造任务。

按国务院重大办要求,中方的合作制造工作要进入核心设备,但宝钢担心中方制造厂设备制造质量不过关,坚决不同意中方合作制造对成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精轧机座。

中方除承担全部辊道等设备外,第二重型机器厂承制了粗轧区4台粗轧机中的2台粗轧机R1及R3,第一重型机器厂承制了3台卷取机中的1台备品卷取机等核心设备。

 

在宝钢工程建设的各项设备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设备是轧钢设备,而轧钢设备又是生产成品的最后工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

 

 

冷连轧机:

2030mm冷连轧机仍由联邦德国西马克公司总承包,合作制造任务由上海市机电局所属制造厂承担。

为改变我国冷轧项目技术落后的现状,机械部以2000多万美元代价授权上海重型机器厂与西马克公司签订10年长期技术合同。由西马克公司向上海重型机器厂提供西马克公司设计制造的2030mm冷连轧机、平整机组、酸洗机组及剪切设备的全套设备制造图纸,以及制造使用权。之后又向一重提供了武钢1700mm冷轧、平整剪切等图纸。

 

无缝钢管连轧机:

140mm无缝钢管连轧机合同由德国德马克公司获得,太原重型机械厂参与合作制造。

全套设备总重为2.9万吨,其中连轧管机工艺线上设备重16368吨,进口设备4157吨,太重合作制造设备为12206吨,占67.8%。在全套设备总重中约有1万吨钢结构件、锚固件、耐火材料等由中方分交供货。

 

宝钢设备制造小结:

 宝钢一期建设的项目中1号高炉,22*50孔焦炉,1450m2烧结机,3300t转炉、11300mm初轧机、自备电厂中的230万千瓦发电机组以及原料码头、成品码头、原料堆积场、成品仓库等设备全部由新日铁公司负责总承包。

140mm无缝钢管连轧机合同由德国德马克公司总承包,太原重型机械厂参与合作制造。

 

宝钢二期建设中2号高炉、22*50孔焦炉、1450m2烧结机都是国内总承包负责制造。

连铸机和热连轧机、冷连轧机三套设备都采用与外商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办法,技术上由外商负责,国内重型机械厂参与制造。

三套设备共约16.45万吨,其中进口设备约6.65万,占总量40%,合作制造设备约3.5万吨,其余为国内配套设备。

宝钢的建设成果

1978年12月23日,宝钢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开始破土动工。

1985年9月15日,宝钢一号高炉——中国最大的4063m3高炉——一举点火成功。

1991年6月29日,宝钢二号高炉举行点火仪式,标志着二期工程基本建成。

 

宝钢项目虽然中间经历“下马”、桩基位移、两板退货等风波,但最终还是建成了。

宝钢建成后投产十分顺利,高炉点火一年后基本上都达到了设计产能。

 

由于宝钢的产品都是国内短缺的高端钢材,投产后宝钢的经济效益十分良好。

在二期工程建成后,宝钢自筹资金进行了三期工程的建设。

三期工程包括3号高炉系统,即3号高炉及烧结、焦化、料场等项目,2*250t转炉,150t电炉,1400mm板坯连铸机,高强度高速线材轧机,1580mm热连轧机,1420mm冷连轧机,1500 mm冷连轧机以及马迹山转运码头等项目。

 

1998年底,三期工程基本建成。

1999年,宝钢的产量达到1098万吨,是中国首个粗钢产量超过1000万的钢铁企业。

 

 

建设宝钢的意义

 

宝钢项目的建成投产,首先是为中国增加了600多万吨的高端钢材产能。

宝钢项目更大的价值是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技术上的突破。

 

宝钢二期建设推动的技术进步:

1、高炉系统

宝钢2号高炉系统由国内企业承包和设计。大多数设备由国内企业制造,少数设备和系统引进技术联合制造,整体技术水平不低于1号高炉。

2号高炉的建成投产是中国高炉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宝钢1号高炉于1986年建成,其设备全部从国外进口;

1991年2号高炉建成投产,设备国产化率为91.5%,并有所创新;

到了1994年3号高炉投产,在2号高炉的基础上,设备又作了不少改进与提高,国产化率达到95%;

2009年建成的新1号高炉,其设备除高炉鼓风机是进口的,其余全部采用了国产设备。

 

2、连铸机

通过引进技术,特别是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作为连铸机技术的牵头和负责单位,全面参与1900mm板坯连铸机的联合设计,并取得了全部关键技术诀窍。

宝钢一期工程设备全部引进,二期工程以外商为主合作制造,三期连铸主要依靠国内力量制造成套装备,折射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历史进程。

 

在宝钢项目之后,攀钢1350mm板坯连铸机是首套百万吨级大型板坯连铸设备国产化项目。

攀钢板坯连铸成套设备由中国重机总承包,重钢院负责工厂设计,西重所负责连铸机总体设计,并作为设备设计负责单位与二重、大重、上海东风机器厂、西冶等工厂合作完成各项设备设计。电气传动、基础自动化与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由西重所与外商联合设计,以中方为主完成应用软件的详细设计、编程与系统调试。除少量关键设备和配套件从国外进口,整套设备的95%(按重量计算)由国内制造。

1993年10月,攀钢板坯连铸机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顺利投产。

 

3、热连轧机

2050mm热轧合作制造是十分成功的,在制造2050mm热轧的过程中国内的重机企业掌握了西马克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设备,学习了西马克公司的质量和管理体系,达到了西马克公司的质量标准,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在宝钢2050mm热轧之后,国内各钢铁企业从国外购买大型轧机设备时,都积极效仿宝钢的模式,全部实现合作制造,绝大部分设备都留在国内制造。

如鞍钢1780mm热连轧机、武钢2300mm热连机,太钢2300mm热连轧机以及 CSP 轧机、厚板轧机等大部分设备都由一重、二重等设备制造厂制造。

 

通过2050mm热连轧机的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工作,以及以后多套轧机的合作制造,我国重机行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类似2050mm热轧水平的热连轧机都能自行设计制造,而且制造周期也大为缩短,一般一套热连轧机的设计、制造周期为18个月左右,并为全国钢铁企业生产了几十套热连轧机,对我国钢铁工业的腾飞起到重大作用。

2006年一重为武钢设计、制造的1580mm现代化硅钢热连轧机,从签订合同到设备全部供货只用了13个月。当年2050mm热轧从签订合同到设备交货则需要48个月。

 

 

宝钢建设从一期到二期、三期、三期后经历了漫长过程,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带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

从机械工业发展的角度,1983年启动的2050mm热连轧机和1900mm板连铸机的建设是一个转折点。

通过2050mm热连轧机和1900mm板坯连铸机以及2号高炉系统关键设备的联合设计、合作制造,认真落实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转让的目标,全面动了制造厂的技术改造工作,使国产设备的质量逐渐接近或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宝钢项目最大的价值是帮助中国的机械工业掌握了钢铁工业先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掌握技术的机械工业是中国钢铁工业在21世纪腾飞的保障。

有了技术,产能就不再是问题。

中国的钢铁产量在2010年后能超过全球其它国家的钢铁产量总和,底气就在于我们掌握了技术,而且是当代钢铁工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设备制造上也不会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