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连夜行动!上海浦东市监局组织执法人员对涉“假香米”香料企业开展现场检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食品行业监管的问题必然是最难的,因为基量太大,不在圈内的人可能根本体会不到市场监管在很多问题上有多乏力。

去企查查上看看,涉及食品的运营单位是以百万千万计的,这些单位每天经手多少产品?一家厂的产能,糖果果干类按吨算,饮料类按百吨算,小作坊产能低,比如路边的熟食店啥的,一天几十公斤百来公斤,同志们觉得这俩市场监管该怎么查,为此市场监管该配备多少人?

现在的做法是这样的,食品厂进厂看库存并抽检,这是日常监管方式,收到举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首先是确定证据确认情况是否属实,然后根据结果进行溯源,从生产倒查原料,把所有经手单位摸一遍。

这里有个隐藏的关键问题,市场监管是依靠报案检举处罚还是根据证据进行处罚?

如果要根据证据进行处罚,证据哪里来?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食品的检测单位以及检测流程了,不是哪个地方的食品药品都有大实验室,小实验室能检测的内容就那么几项,大的实验室要做的东西都搁那儿排着队,所以处了被举报、理性抽检以及新品上市前的理性关键数据检测,市场监管部门轻易不会把辖区内的产品送检。

这里再说一个检测的常识,比如某产品要测糖度值,那么这两天理化实验出的结果只会针对糖度值开展工作,你如果要了解其他的东西,比如水分含量,那是另外的活儿了,基本不可能一个实验做出来给你好几个数据的结果。

有没有好查的呢?有,卫生环境好查,一眼能看出来,基本都是小商户,然后市场监管一出现就会有人传压迫普通老百姓。

那眼下食品是怎么在管?

食品安全立法,大案一出往死里罚,甭管多大企业,直接整倒闭。

所以这种违规添加的最难查,怪监管是有点难为现行规则的。